
新加坡城市景觀。(新華社發)
近日,新加坡政府發布2022財政年預算案,主要內容涉及緩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扶弱濟貧、稅收制度調整以及實現綠色轉型、推動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尤其是調高消費稅的內容引人關注。總體來看,新預算案體現了新加坡政府「惠民生、增稅收、保發展」的思路。
預算案的稅制調整措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上調消費稅,自2023年1月1日起由目前的7%上調到8%,2024年1月1日起再上調到9%。政府增加的收入,將用於支持日益增加的醫療支出和照顧年長者。新加坡政府的醫療支出在過去10年間成倍增長,預計2030年將升至270億新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5%。另一方面是實施更公平的稅收制度,提高個人所得稅、房地產稅、豪華車附加註冊費等,讓富人多繳稅費和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此舉旨在以公平和累進的方式為政府提供更多可持續的收入來源,緩解政府日益增大的醫療保健等公共支出壓力。
新加坡財政部長黃循財表示,公平和累進的稅制有助於社會團結,減少不平等現象和加強社會共識,以應對不確定性日趨增多的後疫情時代。政府調高消費稅,是全面考量了新冠肺炎疫情、新加坡經濟形勢和通脹前景後作出的決定。政府將繼續研究各類財富稅的徵收問題,包括資本利得稅、股息稅,以及直接對個人徵收凈財富稅等。
對於政府的舉措,當地居民大體表示理解,但也有擔憂。新加坡市場調查機構「環境洞察」2月22日發布的針對1000名本地居民進行的網絡調查報告顯示,受訪者中有65%的人理解消費稅上調,49%的人認為消費稅應在疫情結束後再調高,48%的人表示願意為了幫助低收入群體和支持醫療而繳付較高的消費稅,低收入居民則對消費稅的上調比較擔憂和有壓力。此外,也有極個別人士擔心消費稅調高,可能影響新加坡的投資環境和競爭力。
為緩解國民對物價上漲和消費稅調高的擔憂,新加坡政府將提供66.4億新元的「定心援助配套」,內容包括為大部分家庭抵消至少5年的額外消費稅支出,為低收入家庭抵消約10年的額外消費稅支出;實施涵蓋所有國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及一老一小的多種補貼計劃;政府將從2023年1月1日起凍結所有政府費用和收費一年;為中低收入家庭推出加強版消費稅補助券計劃等。
預算案的另一大亮點是強調新加坡必須加強數字能力和推動綠色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以迎接中長期挑戰,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一是政府將推出中小企業「生產力提升計劃」「新加坡企業國際化計劃」和「新加坡國際化企業領袖培育計劃」,繼續在數年內撥專款提升企業和員工的數字化能力。二是推進實施經濟發展的綠色轉型計劃。將提高碳稅水平,鼓勵企業從國際市場購買碳信用,發放綠色債券支持綠色基建。
新加坡商界認為,預算案在協助商家和中小企業應對短期挑戰的同時,為後疫情時代的增長做準備。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黃山忠在回應預算案的聲明中說:「今年的預算案為新加坡經濟反彈,以及新加坡邁向疫情後的未來奠定了堅實基礎。」(經濟日報駐新加坡記者 蔡本田)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