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當地時間6月24日傍晚(新加坡時間25日凌晨)在大英國協政府首腦會議上發言時表示,面對價格高漲,世界各國可能會繼續以國內供應為優先。因此,新加坡必須採取更多措施,讓食品來源多元化。
1. 確保食品來源多元化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當地時間6月24日傍晚(新加坡時間25日凌晨)在大英國協政府首腦會議上發言時表示,面對價格高漲,世界各國可能會繼續以國內供應為優先。因此,新加坡必須採取更多措施,讓食品來源多元化。
李顯龍向隨行本地媒體總結行程時說,新加坡是食品進口國,各國關閉出口市場對新加坡來說是個問題,而政府在新冠疫情暴發時就已預料到,並開始著手增加食品庫存,以及擴大進口來源。這也是新加坡能夠應付近期馬來西亞活雞出口禁令的原因。

來源:早報
不過,李顯龍認為,這類問題仍會持續,新加坡須採取更多措施,貿工部正著手處理。李顯龍也希望國人能更理解當前形勢,在食物選擇和習慣方面有多一點靈活性。這將有助度過這些艱難時期。
「如果買不到甘榜雞,可以買其他的雞。如果不是冰鮮而是冷凍,那也不錯。如果買不到某一種米,還是會有其他種類或其他的選擇。我們如果能在習慣上稍微靈活一些,就能更順利地渡過這艱難時期。」
2. 各國應朝更具韌性全球化形式努力
李顯龍總理在大英國協政府首腦會議上發言時說,新冠疫情雖然看來已較穩定,但危機還未結束。全球多邊合作雖然是更艱難的道路,但各國不應放棄追求互利共贏的經濟合作和相互依存,而應該朝更具韌性的全球化形式努力。
在供應鏈和全球化課題上,李顯龍說,新冠疫情暴露了全球供應鏈的複雜和脆弱。手套、個人防護服、試劑和疫苗材料,以及疫苗本身,在一段時間裡供應阻斷,甚至被截斷。一些政府面對緊急情況,出手干預自由市場的正常操作,供應商也無法如期交貨。

圖片下標模板, 來源:維基百科
各國應該努力實現更具韌性的全球化形式,並繼續促進區域經濟合作。李顯龍舉例,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亞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和近期推出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都是加強區域合作的實際做法。
3. 應通過世衛組織改革
加強流行病防範能力
在全球流行病防範能力方面,李顯龍指出,新冠疫情凸顯了全球應對機制不足,尤其是追蹤病毒傳播情況,以及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的幫助。
李顯龍肯定了加強流行病防範能力的多邊努力,包括讓各國平等獲得疫苗的新冠疫苗全球獲取機制(COVAX),以及為改善流行病防範與應對的融資而設的二十國集團(G20)高級獨立諮詢小組。
但國際社會應該加強流行病防範力度,各國應通過世界衛生組織改革等步驟加強流行病防範能力,以制定有效的國際偵測機制,發現新病原體和病毒的出現和傳播。

來源:UN NEWS
各個國家的公共衛生反應能力也應加強。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新冠疫苗接種率並不足夠,物流吃緊和公共衛生反應體系面對的諸項挑戰,也使這些國家難以讓民眾接種疫苗。這些問題需多年的耐心和努力才能解決。
李顯龍說,各國必須現在就開始建立能力,為下一場大流行病做更充足的準備,這也是重要的國際合作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