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五起,民防部隊前線及執法人員將佩戴隨身攝像機,記錄救傷及排難過程,除了可做為培訓素材外,必要時也可作為證據還原現場情況。
新加坡民防部隊昨早(4月13日)發文告宣布,民防人員佩戴隨身攝像機(Body-Worn Cameras,簡稱BWCs)這一舉措,本周五(15日)起將邁入新階段。更多前線及執法人員將在制服或個人防護服上佩戴隨身攝像機。這些錄像數據將成為指導和培訓素材,提升民防人員的服務水平。
在與公眾的交流過程中,民防人員佩戴隨身攝像機也能使透明度和問責制度更完善,包括防止民防人員被公眾辱罵及動粗等。
不久後,隨身攝像機將加入直播功能,錄像數據將實時呈現在民防部隊的操作指揮中心。現場施救時,指揮中心將提供協助,增加民防人員的環境感知能力,讓決策更及時和明智,提升整體事故的管理能力。
早在2015年,民防部隊就試行在民防人員的頭盔和身上佩戴攝像機。2019年2月,民防部隊救護員也陸續佩戴隨身攝像機,進行長達一年的試點計劃。民防部隊表示,這些錄像對救援行動後的績效評估和調查都十分有用。
嚴格監管錄像數據不外泄
民防部隊說,2015年起,當局已制定嚴格的條例和程序,監管隨身攝像機的使用,以及錄像數據的使用、收集與儲存。
只有獲得授權的人員可以收集、儲存與使用這些錄像數據。除非碰到特殊情況,例如必須配合警方調查,否則所有數據只會儲存90天,過後將自動刪除。任何濫用隨身攝像機或錄像數據的人員也會受到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