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山熟食中心出現多個並肩兩人座位,一些攤販和食客認為沒有安全距離,吃飯時甚至會經常手肘相碰。(林藝君攝)
(新加坡訊)限兩人堂食期間,鳳山熟食中心部分座位安排為兩人並肩,攤販申訴,這樣的安排影響客流量,公眾則質疑「哪裡有安全距離?」
我國從本月14日起邁入高警戒解封第三階段,並從21日起允許最多兩人堂食,包括熟食中心在內的各大食肆都根據最新規定,對座位進行調整,包括封住部分座位。
一名陳姓讀者前天致函新加坡《海峽時報》言論版說,他上周走訪的多個熟食中心都遵守最多兩人座位安排,但鳳山熟食中心的座位安排則顯得「尤為奇特」。
「每張桌子指定兩個座位讓食客挨著坐,而不是對著坐。為什麼這個熟食中心的座位是這樣安排的?」
新加坡《新明日報》記者前天下午走訪發現,鳳山熟食中心的座位安排分別有3種:斜對面、面對面,以及緊挨著彼此,其中緊挨相連的座位安排占大多數。
以距離估算,面對面或斜對面座位還可勉強維持一米安全距離,但緊挨著彼此入坐的話,兩個座椅僅間隔約15厘米,入座用餐時幾乎都會不可避免地碰觸到彼此的手肘。據現場觀察,多數食客仍選擇坐斜對面或面對面。
對於這樣的座位安排,小販們同樣不解,認為這會影響堂食生意。
在鳳山熟食中心工作了長達21年的攤販助手陳秀金(58歲)受訪時說,恢復堂食後,小販生意雖然恢復到之前的六七成,但對於挨著坐的座位安排感到不解。
「有很多人投訴說太近了,吃飯時很難伸展。」
她說,這樣多少會影響食客的用餐體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生意。
另一名同樣在該熟食中心工作20多年的陳女士透露,曾就此向當局反映,但至今還沒有回應。
她認為,斜對面或面對面的座位安排比較理想,一來符合安全距離,二來對於身型較大的食客來說更加方便。
攤販潘女士也告訴記者,其檔口前就是緊挨相連的座位,平時沒人時偶爾會與丈夫面對面坐著休息,不過她
曾被執法人員告知,休息時可這麼坐,但用餐時,就必須坐在規劃好的座位上,她認為這沒有邏輯且造成不便。
攤販林小姐(42歲)告訴記者,堂食恢復後,生意增加了約一成,目前會減少食材,並提早關門。
針對座位安排,她說:「面對面會比較方便,身型比較大的人坐起來會比較擠,可能還會手打手。」
多名攤販向記者表示,執法人員和安全距離大使在現場巡邏時,會嚴格要求食客只坐在沒被封的座位上。
不過,林女士說,若食客挨著坐過於擁擠,選擇面對面坐,只要他們遵守安全距離和防疫措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熟客告訴記者,這樣的座位安排不合理,「坐不下兩個沈殿霞。」他認為,當局可考慮面對面、斜對面的座位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