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教育怎麼樣,往往通過教育觀念就可以看出來了。新加坡教育的成功之處,也體現在他們的教育觀念之中!
以人為本,重視人力資源

近幾年,為有效留住人才,新加坡政府每年都會批准大量的外國人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並允許部分外籍專業人士成為新加坡公民。
新加坡為吸引人才而招收的碩士生、博士生,畢業後只要找到用人單位就可以獲得就業准證留在新加坡工作。
2003年11月起,新加坡更進一步打開吸引人才的大門,頒發商業入境證。凡有意在新加坡創業的外國人,憑自己的商業計劃,都可以申請來新加坡居留兩年。居留期內可以無限次出入境,還能更新居留期限並為家屬申請居留權。
提供豐厚的薪金待遇
藉助於雄厚的經濟實力,新加坡在經濟刺激方面採取的最直接策略,便是提供豐厚的薪金待遇。
新加坡人力部規定,在本地申請就業准證的外國人,其月工資不得低於2500新元,至於受僱於跨國公司的高級企業管理人員,年薪超過百萬的更是比比皆是。
打造世界級國際環境
總理李顯龍曾指出:「如今人才要到任何一個國家居住、工作都不成問題,因此,如何創造吸引國外人才的環境,更為重要。」
政府認為,要使新加坡成為一個吸引人才的國家,首先應該創造一個世界一流並且充滿樂趣的居住環境。花園城市的乾淨、整潔,良好的社會秩序,廉潔高效的政府和公正透明的法律制度,對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建立思考型學校,學習型國家

為「終身學習」項目增投一億資金
新加坡教育部公布消息,計劃三年內增加對高等學府終身學習項目的撥款力度,預計在當前已投入的約2億1000萬元的基礎上增加1億元。增加的1億元投入將會被用在高等學府的「終身學習項目」上,比如技能創前程系列(SkillsFutureSeries)課程。
事實上,自2017年10月推出技能創前程系列課程以來,六所公立大學、五所理工學院以及工藝教育學院等12所高等學府開辦的短期課程已經多達800個,報讀人數已經達到了4900人。
高等學府將推出「微證書」
除了資金投入和高校變革之外,今天的關於教育部開支預算的會議上,還討論了是否能夠推出更多的「微證書」的可能性。
鑒於當前「終身學習計劃」一片大好,各種短期單元課程像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推出「微證書」有利於鼓勵更多的人加入其中,有目標的學習!
目前,只有少數幾門特定的課程修完之後,大學才會頒發「微證書」,接下來,學校將會進一步討論,並推動更多課程推出「微證書」。
因材施教,實施分流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體系中有「五考」定高下的說法,這五大考試分別是小四分流、小六會考、中二分流、O水準考試,以及A水準考試。
每次考試都會選出精英,實行分流,每個人在小學,中學,大學的各個階段都有一次爭取成為「精英」的機會,而不是一考定終身,緩解了學生們的壓力,使他們可以全面發展。
小四分流考試
新加坡小四學生在進入五年級前進行第一次分流考試。雙語成績配合數學、道德教育成績,將學生分為EM1、EM2、EM3(EM1的學生成績最好,以此類推)三類。
五年級開始有三個不同類型的班級,分別是最高的普通雙語班,其次是延長雙語班,然後是單語課程班(學生可以動態調整,成績上升就上調)。
小六會考
小學第二次分流就是小學畢業的離校考試,普通雙語班好延長雙語班通過PSLE考試之後,進入中學,根據成績入讀三種不同的課程班:特選課程班、快捷課程班、普通課程班。
特選課程班,顧名思義是專為那些天才少年準備的班級,小學離校考試成績全國前10%,除了正常的文理科,他們要修讀高級華文等作為第一語言(與英語一樣),中四結束時參加劍橋O水準考試。
快捷課程班,和特選班級的差別是他們修讀普通的母語課程,作為第二語言,沒有大量課外輔導課程。
普通課程班分為學術性普通課程班和工藝性普通課程班。一般要在考完"N"水準合格之後,才有機會參加"O"水準考試;

中二分流
新加坡四/五年級的中學生,他們在參加新加坡-劍橋普通水準會考(GCEO Level)之後,英文與另外五科成績(L1R5)的積分低於20分,就可以選擇進入初級學院修讀高中課程。
O水準考試
劍橋O水準考試(O Level)是大英國協國家標準的初中升高中考試。
O水準考試科目:英文,漢語,數學,科學(物理化學),人文(地理歷史)等,至少選4門,英文,漢語,數學,人文(地理歷史)為必選科目。
A水準考試
劍橋A水準考試(A Level)是大英國協國家標準的大學入學考試。憑此A水準考試,學生可以申請新加坡政府大學,以及英國,澳洲的大學。
A水準分理科和商科理科。
理科類考試科目為: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理科綜合試卷;
商科類考試科目為:英語,商業管理,會計,經濟,數學,商科綜合試卷。
道德教育,效果突出

新加坡在經濟現代化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十分重視人的素質的全面培養。多年來,新加坡政府一直把提高國民道德整體水平視為民族振興的重要因素,堅持不懈地致力於道德教育的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新加坡中小學道德教育主要通過三個途徑來進行:
一是納入教學計劃的道德教育課,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採用實用性、操作性很強的教育方法和教材;
二是日常行為準則教育,通過一系列行為準則的學習和強化,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範;
三是課外活動和社區活動,旨在從小培養學生服務社會的意識和習慣。

注重教育監管,評估細緻到位
新加坡有教師發展與評估系統,是一個鼓勵自我提升的系統。
系統根據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知識、個人專業特點,定期進行教師或專業發展評估,從而更明確設定發展方向,為教師發展提供了一個載體,並按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同時,讓教師體現明確實施與計劃個人發展,提供行動與目標。

一般而言,年初的時候有一個初始評估,然後提出發展計劃與課程,確立年度發展目標。中期的時候有一個中期評估,看是否需要改善,提出反饋的建議,並根據評估進行實質性的改進。年終的時候進行正式的評估,將回顧年初的目標,進行反饋調整,提出建議,看是否還有提升的空間與目標。
年終的評估將作為第二年重新評估的基礎與參考,也作為進行年終獎金的一個標準。評估之後給教師排列,分ABCDE五等,一般而言DE等級只占2%左右,連續兩年DE等將會被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