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法庭探討採用生成式人工智慧 協助未聘請律師人士

示意圖。(圖:iStock)

本地法庭正在探討採用生成式人工智慧,協助小額索償庭的當事人在沒有律師的協助下,更容易尋求並獲得司法公正的機會。
主管司法機構轉型與創新的艾迪阿都拉法官表示,法庭在上個月同美國起步公司Harvey簽署合作備忘錄,通過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解答小額索償庭當事人提出的法律問題。它也能總結信息、進行翻譯、準備抗辯資料、解釋司法用詞,以及分析文件草稿。
法官表示,生成式人工智慧已經發展到可以幫助人們尋求司法公正,這意味著它將能協助人們起草索償文件,了解所需完成的程序,在有必要時,推動他們達成和解。法庭也必須確保能夠充分保護可能上傳到系統的信息。
與此同時,法庭也會設法跨越數碼鴻溝,確保系統能供所有人使用。
他也指出,法庭在研發的聊天機器人系統還處於試行階段,估計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才能成型。
此外,法庭也將推出數碼引導問卷試用版,根據當事人的情況,協助他們在法庭網站上找到所需資料。
這是我國法庭在今年較早時候成立的司法公正計劃辦公室所推出的轉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