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病疫情結束後,全球經濟曾在眾人井噴式消費下,迎來一段蜜月期。
但快樂時光沒有持續太久,通貨膨脹很快來襲,給各國經濟打出一記重拳。
隨著美國去年3月啟動加息循環抑制通脹,包括新加坡在內的不少經濟體也隨即跟上採取緊縮政策,貸款利率增加導致經濟放緩的代價也隨之而來。
「經濟不好」和「物價越來越高」的雙重打擊,是這兩年來人們普遍的感受。
通脹數據長時間居高不下,經濟放緩的壞消息陸續傳來,例如一些大企業開始裁員,都曾一度令人擔心,經濟衰退是否即將到來?
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以及該局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接受媒體訪談的一席話,或能給大家打上一劑強心針:
新加坡經濟增長會在明年下半年改善,通貨膨脹也將趨於緩和。
本地經濟已走出低谷
金管局在前日(30日)發布的半年一度《宏觀經濟評估》報告中指出,新加坡經濟增長有望在明年下半年改善。
首個讓金管局有底氣這麼說的客觀條件,是我國經濟連續三個季度陷入停滯後,終於在今年第三季加快增長。
根據貿工部的初步估計,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GDP)在今年第三季同比(與去年同期相比)取得0.7%增長,較第二季的0.5%快速。
經季節性調整,也比第二季擴張1.0%,意味著本地經濟增速已經加快。
2023年第三季度將是經濟放緩的轉捩點。
其次,金管局也指出,各行各業的增速正往疫情前的水平邁進。
比較亮眼的領域包括旅遊業。
據統計,本地的國際遊客人數在第三季度已達到平均每月130萬人次的水平,相當於疫情前的81%。
作為新加坡旅遊業最大戶的中國,又重新坐回外國遊客來源國第一名的寶座。

一度從本地旅遊業「缺席」的中國遊客已「陸續返來」。(聯合早報)
隨著全球科技業逐漸走出低谷,一些跡象也顯示,新加坡今年表現不佳的電子出口業將從中受惠。
金管局指出,作為全球科技業風向標的台灣,其電子出口已重新回到成長軌道,新加坡及韓國的電子出口預計也將觸底反彈。
此外,美國加息步伐可能已經結束,利率已達頂峰。本地金融機構接下來或受益於企業及個人借貸成本降低,而開始恢復生氣。
雖然全球經濟預料不會在明年突飛猛進,但幾乎可以肯定將避開衰退,「軟著陸」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方面將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從早前的3%下調至2.9%,並稱全球經濟在2024年將是「跛行」而非跳躍;另一方面則稱美國的消費和投資展現了韌性,因此將美國明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從最初的1%調高至1.5%。
金管局局長孟文能接受亞洲新聞台訪問時也指出,他不認為明年會有全球性的經濟衰退,雖然2024年的全球經濟增長會相當疲軟,但還是能「勉強撐著」(still staying above water)。
孟文能上周五(27日)也對彭博社指出,他對中東衝突抱持樂觀態度。他認為若該區域衝突不進一步惡化,對經濟造成的外溢效應將是有限的。

金管局局長孟文能。(商業時報)明年通脹趨緩
與此同時,新加坡明年通脹預料將進一步緩和。
新加坡9月整體通脹率是4.1%,較去年9月的7.5%下降近半。
與國人生活更息息相關,不包括私人交通和住宿費用的核心通脹率,也從今年年初創下14年來新高的5.5%,減緩至9月的3%,已連續第五個月下跌。
金管局和孟文能都預估,核心通脹率會在今年年底降至3%以下水平。
但孟文能也坦承,明年1月開始再調漲1%的消費稅(GST)會直接衝擊通脹率。
金管局估計,如果不考慮消費稅調漲,2024年的核心通脹率會介於1.5%至2.5%,但納入消費稅調漲因素後,核心通脹率將來到2.5%至3.5%之間的水平。
孟文能也強調,現在討論是否鬆綁貨幣政策還為時過早。他認為,相較過去一半核心通脹率平均處於2%左右的水平,3%並「不夠好」:
「我們還不能宣布勝利。」
為抑制通脹,金管局曾在12個月內五度收緊貨幣政策。
但孟文能上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說,我國貨幣政策將維持適度緊縮,暗示金管局接下來傾向按兵不動。
牽動全球利率走向的美聯儲雖暫停加息步伐,但市場一般預料現有高利率將維持較長一段時間。預計新加坡會在美國開始降息後才跟進鬆綁貨幣政策。

本地通脹有望在明年趨緩。(聯合早報)
無論如何,一些外部因素仍有可能對新加坡明年的經濟展望帶來負面影響。
這包括全球科技產業仍可能因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放緩而面臨不利因素,因為這將抑制消費者和企業對科技產品的需求,進而影響晶片訂單。
中美科技戰是否進一步擴大,也是風險之一。
但即將在今年底退休的孟文能強調,全球經濟避開衰退顯示了其韌性:
「雖然不應太樂觀,但我也認為沒有必要過度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