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春陽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
10月18日下午,正在新加坡出席第5屆東協防長擴大會的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與同期參會的美國防長馬蒂斯舉行了雙邊會談。
眾所周知,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美關係包括兩軍關係一直不怎麼太平,以至中美關係未來如何走成為國內外學界關注的熱點話題。在此背景下,中美防長利用同時在第三國參會之機舉行會談,無疑是一個積極信號,值得關注。

美國防長馬蒂斯在新加坡與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舉行會晤
當前中美關係中最熱的話題當屬兩國愈演愈烈的貿易摩擦。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打著扭轉貿易逆差、改變中國「不公平貿易政策」等口號對中國掀起貿易戰,妄圖迫使中國在金融、保險和服務業開放等方面對美國做出讓步,並通過加征高額關稅來打壓中國的高端製造業發展和科技進步。
此外,美國近來還在南海問題、對台軍售、涉疆問題、涉藏問題等方面不斷對中國出手,如繼續派軍艦軍機赴南海進行所謂「航行自由行動」或巡航,啟動新的對台軍售,裹挾他國一道對中國治疆治藏政策妄加批評和炒作等。在兩軍關係方面,今年5月,美國國防部宣布,作為對中國在南海繼續「軍事化」的初步反應,美國決定撤回對中國參加「2018環太平洋軍演」的邀請。9月,美國國務院以「懲罰中國從俄羅斯進口蘇-35戰機、S-400地對空飛彈系統」為由,宣布對中國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及其部長李尚福中將實施制裁。面對美方挑釁,中國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不得不進行反制。
面對美國掀起的貿易摩擦,中國也適度對美國部分產品加征關稅。面對美國對中國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及其部長李尚福中將的制裁,中國宣布召回正在美國參加國際會議並計劃訪問美國的海軍司令沈金龍,推遲原計劃9月下旬在北京舉行的兩軍聯合參謀部對話機制會議,拒絕美國軍艦10月份停靠香港的請求等。
在此背景下,中美關係包括兩軍關係遇冷降溫已是公開秘密。

美國不斷對中國出招並非臨時起意,而是基於美國政府及戰略界的共識。美國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國防戰略》報告公開將中國認定為「修正主義大國」和「戰略競爭對手」,極力渲染中國軍事現代化帶來的「威脅」,宣稱「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長期戰略競爭是美國防部的最優先考慮事項」。
與此同時,在當前美國戰略界仍在持續的對華政策大辯論中,主流聲音已將中國認定為美國未來必須全力應對的主要戰略競爭對手。
可以說,正是基於視中國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這一認知,美國才不斷對中國出手。雖然競爭甚至打壓並非美國對華政策的全部,但至少已經成為特朗普政府及美國戰略界精英的一個基本共識。
然而,中美分別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已開發國家,作為世界第二和第一大經濟體,兩國只有堅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才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
一方面,兩國如果走向全面衝突和對抗,必然會導致兩敗俱傷,這是雙方都無法承受的結果,也是世界所無法承受的結果。另一方面,當今世界系列地區和全球性問題,如地區衝突、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流行性疾病傳播等,都需要兩國的共同參與甚至是攜手合作才能應對。

事實上,美國政府及精英對此也心知肚明,因此在對中國進行打壓的同時,多番強調「分歧不是對抗,競爭也不意味著敵對」,表示仍希望與中國在能夠合作的領域進行合作。
對於兩軍關係,美國雖然不時做出挑釁舉動,馬蒂斯在此次會談中也強調美軍會繼續在國際法允許的範圍內實施「航行自由行動」,但並不希望兩軍關係持續惡化甚至破裂,仍希望兩軍保持接觸,並有所發展。
中國同樣不希望與美國走向全面衝突和對抗,因此對美國挑釁言行的反制始終是克制的,也從來沒有主動挑釁過美國的利益。
正式基於這種認知,中美關係包括兩軍關係才能斗而不破,這也是兩國防長此次會談的主要動因。
兩國防長舉行一次會談,雖然無法也不可能徹底驅散籠罩在中美關係上空的陰雲,但無疑會為兩國關係帶來一絲暖意。同時,兩國防長舉行會談,也可向印太地區國家乃至世界釋放出一個積極的信號。(責任編輯: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