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都柏林23日綜合電)新加坡與愛爾蘭一隊研究團隊日前發現,新冠病毒在急凍食物表面,可以殘留至少3個星期,為全球處理食物及防疫拉響了警鐘。
新加坡與愛爾蘭的研究團隊,把購自新加坡的三文魚、雞肉、豬肉切塊,以冰鮮狀態加入新冠病毒樣本後,再模擬凍肉運送過程,先後儲存在零下20攝氏度的冷藏庫及零下4攝氏度的冰箱。
21天後,研究人員把肉類樣本拿去化驗,發現當中仍存在有感染能力的病毒。

示意圖
研究結論指出,這可能說明為何一些地區如中國及紐西蘭,相隔一段時間無新感染後,突然出現不明感染案例。亦顯示著受污染的急凍肉類食物,是可能的感染途徑之一。
惟研究亦指出,這種傳播方式不會是病毒目前散播的主要途徑。而防止這類感染的最好方法是在處理食物期間保持衛生,及徹底煮熟食物才食用。
有關研究報告已上載於bioRxiv資料庫,等待審批。若然屬實,這將會是為全球處理食物及防疫拉響警鐘,顯示凍肉處理工場及運送得更謹慎處理,亦肯定了部分國家暫停輸入受疫情影響的工場的食物措施。
文:綜合報導
圖: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