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加坡工作生活一晃10來年,日子如白馬過隙,如今兒子都已經讀小三了。想當年兒子剛入學,我和很多家長一樣擔心自己和孩子不能很好地適應學校生活,情緒一度十分緊張,似乎患上了學前恐懼症。一來要早起怕遲到,二來,怕自己和孩子適應不了新生活。和幼稚園生活不同,突然有了一種更強烈的責任使命感。與中國小學生不同,新加坡小朋友們準備入學的時間比較長,從9月選學校開始一直到來年年初才正式入學,在這段時間裡孩子和家長會斷斷續續地進行各種入學前準備活動。即便是長時間的心理準備,真正一入學還是有孩子不適應,甚至入學哭鬧的也還有。

新生入學
入學前各種繁雜事務
入學前每個新生要根據學校來信指導去學校給孩子報名和買新書。兒子入學一間鄰里小學校,一般這種學校就在你家一目能及之處。該學校除了1個大門還有5個小門,以便四面八方的父母接送孩子。我們就近從一小門入內,門口警衛友善地問好和指路。
報名日那天,迎接家長和孩子們的接待台設在空曠又有很多座椅的學校餐廳區域,老師們早已端坐檯後等著幫助和指導新生。我們在入口處領到了寫有孩子姓名的專屬文件袋,裡面有很多調查表格需要填寫。
坐定後翻開一看,密密麻麻的英文,一度緊張,就怕填錯,畢竟資料一人一份。幸好諮詢處各人種老師都有,不管你是說哪種語言都不必擔心。更讓我驚喜的是,本只想尋求幫忙,老師們卻直接幫我把表格都填完了,真的沒費我一筆半字。
表格內容很詳細,比如父母、監護人、接送人的詳細資料,甚至還調查你願意從哪個門接送孩子。另一張是調查孩子愛好特長及允許他參加何種培訓的,此外還有調查父母興趣愛好及是否願意參加學校培訓及何種培訓的表格。這張對我來說無比新奇,孩子讀書父母也跟著受益,學校可真周到。
最後還附一張圖書館借書卡申請表,此卡全國通用,包括政府圖書館和校屬圖書館,只要是新加坡公民借書卡都免費。由於我早已給兒子辦過了,所以又省了一步。費用明細表也很清晰,很高興知道兒子學費是0,只有13塊錢的學雜費,成為光榮的小學生比上幼稚園還省錢。

帶孩子參觀科學館
接下來去下一櫃檯填寫孩子定製校服及名牌表格,這個簡單,只要把孩子名字和定製數量認真地填在表格上就好,剩下的就等到11月中旬來領校服了。重頭戲來了——買新書。學校早就分裝好了,給錢簽名拿了就走,完全不需要自己清點,這也是對學校的一種信任。書還挺重,背回家壓得我肩膀痛,難怪都說孩子學業負擔重。小一生就這許多書本,書本費108元,小貴了些,這真是上學容易讀書難!當然也不用過於擔心,對於低收入家庭,學校會幫助申請政府津貼,基本上不花什麼錢孩子就能幸福地拿到書了。
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倒出書來和兒子先了解一下小一的學業難度。看後大喜,驚呼「簡單!」這些知識兒子早都會了,難怪他爹之前說兒子已經是小三水平了。在一片反對揠苗助長的呼聲中,我們還是驚喜地看到了提前學習的好處,還是那句話,學習方法方式因人而異,見仁見智。

家長會當日
入學後三天的各種體驗
到了 新生入學前三天,和國內一樣新加坡的學校也是開放給家長參觀,主要目的讓孩子適應,讓家長放心。一家三口全出動,甚至有的爺爺奶奶也跟著,家長倒比學生多。一個學生至少跟著兩個家長,學生沒多少,滿滿的一禮堂成人。
新加坡小學一年級一個學校一般有7-8個班,一個班大約25人左右。在教育部規定學額內,學校是沒有自主權利再加生的,所以新加坡才會出現學額緊張的狀況。當然這種狀況不是說孩子會沒書讀,體制下孩子必須都能入學,只是大家都搶著讀名校,就不那麼容易了。
按新加坡學校規定,一早到校先升旗唱國歌,是每天必行之禮。禮畢,新生們被老師帶到自己教室上課。家長們任務還沒完成,要留在禮堂繼續「聽課」。學校向到場的家長宣講解了新生入學家長們應該準備些什麼,以及放學後在家中如何和孩子們溝通。

大約9點多鐘課程結束,家長們可以到樓下餐廳小憩,吃吃喝喝。9點半鐘孩子們準時下來吃早餐了,家長們就退到旁邊看著孩子們下來買食物用餐。不用擔心孩子第一次自己買東西會無所適從,學校安排四年級學長一對一跟隨教導。當然在這期間,家長不可以上前和自家孩子溝通,以免影響別人也影響孩子學習獨立。
等到孩子們吃完退場,家長們也作鳥獸散回去忙自己的工作去了,當然也有很多家長會留下來繼續聽講座。講座由兒童教育心理學家主講,相當專業。學校各項活動的安排十分緊湊,講座結束時刻剛好是正午12時孩子們吃午飯時間,家長們又興致勃勃地下去餐廳,觀摩孩子們買餐用餐情況。孩子們用餐期間有很多義工穿梭其間,以便應對突發事件。
新生入學第二天,家長們還在適應中,學校也有固定時間讓還不放心的家長們進入參觀。慶幸兒子適應能力很強,根本不需要再擔心,我已決定不去學校。可偏偏狀況發生了,他竟然忘記帶錢包,看來還是不習慣。
其實早在講座上老師就講過,為了訓練孩子們的責任感,即使他們忘記帶,家長也不可以再給他送去學校,目的就是讓孩子們學會承擔責任和後果。當然也不會讓孩子真的餓著,學校允許忘記帶錢的孩子去辦公室借錢買餐。雖然道理我是明白的,執行的時候還是沒能忍住又去了一趟學校給他送零錢,真是操不夠的閒心。
新生入學第三天家長們進入正常狀態,那天我真的沒有再去學校。中午我卻意外接到了兒子老師打來的電話,老師跟我說,兒子的牙齒掉了,出了一點兒血,叫我不必緊張。度過各種狀況的前半年基本就步上了正軌,生活學習作息規律了,自然就適應了。

我們習慣放學後去圖書館看書
新生生活學習經驗總結
三年來,總結學習生活經驗,要培養優秀的孩子,家長必須和老師緊密聯繫,有效溝通。為了更好的了解和溝通,我直接報名參加了學校的義工組織,每周都去做義工。學校組織的各種家長培訓課程我也都會參加,這些活動有助於我們很好的了解學校、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

家長培訓課程

義工活動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終於上小學了,可以放鬆了,孩子的學習生活交給學校負責。其實這種想法是對自己孩子的不負責任,讓孩子建立受益終身的學習習慣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必須在家長的輔助教導下完成。孩子進入學校比在幼稚園還有些不同,學校這個環境其實更類似於小社會並不全然是象牙塔,孩子之間既是同伴也是競爭對手,培養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從學校開始。教育這條路上,家長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