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7日訊)新加坡去年一項調查發現,約1000名當地公眾中,有6%的人認為,旁觀者會因為擔心被指非禮而不為陌生病患實施心肺復甦術,而救援工作每拖延一分鐘,心臟驟停病患的存活率就會下降10%。
配合全球救生日,新加坡心臟基金推出本地首個心肺復甦術女性訓練模型配件,套在普通訓練模型,模擬女性胸部,讓施救者在接受培訓時熟悉程序,且不會害怕在施救過程中會觸碰女性胸口,緩解對女性進行緊急施救的疑慮,協助提升心臟驟停女病患的存活率。
《聯合晚報》報導,66家心肺復甦術和自動體外除顫器(CPR+AED)培訓中心各可獲得一個女性訓練模型配件,該組織主辦的認證課程即日起也會使用模型配件。

施救者為女性病患進行心肺復甦術時,難免會觸碰到患者胸部,但很多人卻害怕這會造成法律責任。
據衛生部入院前緊急護理組(UPEC)提供的2018年最新醫院外心臟驟停數據,有關病例自2011年逐漸增加,從1377起升至2972起,主要因人口快速老齡化和國人出現更多三高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
所幸的是,旁觀者以心肺復甦術和自動體外除顫器施救的比率也顯著增加,分別從2011年的22%和1.8%增加至2018年的61.8%和7.2%。
不過,不少男性施救者對於搶救女性仍存有顧慮,擔心被誤會意圖非禮,或冒犯患者。
新加坡心臟基金董事會成員兼社區心行動聯合主席的心臟科顧問醫生徐德祥指出,新加坡未曾發生施救者被患者怪罪的案例,但不少男性施救者為避免觸碰女病患胸口把手的位置調下,因而按壓錯誤部位,就會造成更大的傷害,包括肋骨骨折或傷到其他器官。
「其實在男女身上進行心肺復甦術和自動體外除顫器的技巧和方式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