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因為發表「大學預科班固打制與土著不諳華語拒聘論」引起全民熱議,甚至引起網民發起聯署要撤換教育部長風波,教長馬智禮首度開腔回應說:「如今,就連我的華裔朋友也不敢與我聯繫,甚至連我的華裔家人(Chinese Family)都在迴避我。」

馬智禮接受英文報章《新海峽時報》專訪時,憶述他和首相敦馬哈迪之間的一段對話:「我告訴敦這件事,關於我在理科大學出席活動與學生對話,被詢及預科班課題而引發的風波,敦告訴我不需擔心,這就是政治,而我正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他表示,馬哈迪告訴他,人們最終會知道他是為馬來西亞人而努力。
馬智禮說,在「失焦」言論引發爭議的當天,他是與理大校方、職員與學生的對話會結束前,被要求針對大學預科班固打制發表意見。
預科班非唯一升學途徑
他解釋,大學預科班並非進入政府大學的唯一途徑,而且政府於1999年創立大學預科班的目的,是為平衡土著與非土著修讀理科的比例,讓貧窮土著也能上大學。
他指出,直至2002年,內閣才決定推行大學預科班90:10學額的政策,即開放10%的預科班學額給非土著學生。今年,這項課題再被帶到內閣討論,內閣一致決定保留原本的固打制,但同意將學額把現有2萬5000個增加至4萬個。

「在4萬個名額中,土著占3萬6000個,非土著占4000個。新政府採取這項努力,是希望能讓更多非土著優異生可以獲得繼續在高等學府升造的機會。」
不諳中文遭拒聘非新鮮事

他表示,他也向在場一名詢問預科班課題的學生解釋,許多來自低收入家庭(B40)的馬來學生沒有能力入讀私立大學,但大部分非土著卻有這樣的能力。如果我們不採取任何扶持行動,土著將無法在政府和私立大學內升學。
「以整體而言,由於我國是以土著占大多數,若土著因不諳中文而遭拒聘的機會,在這樣的情況下肯定會帶來不平衡現象,並進而影響日後的職場環境。」
馬智禮說,他所指的現象確實是存在的,並非什麼新鮮事。
被標籤「極度種族主義」

他指出,由於他的話已遭斷章取義,人們認為他是個種族主義者,但事實上,他自稱已被他人標籤為「極度種族主義的馬來人」(ultra-racist Malay)。
「那些學生對於我指華裔都較富有的言論感到不滿,他們認為我一概而論並否定在低收入群體中沒有華裔的事實,但我根本沒有那個意思。我有我的華人家庭、在我選區中也有來自B40群體的華裔選民。」

他表示,就如首相馬哈迪宣布的「共用繁榮」概念,即以不分種族和背景給予B40群體更多額外援助;然而,人們拒絕看到這一點,甚至還針對他所說「華裔富有的言論」散播聳人聽聞的謠言。
針對在非土著學生申訴儘管成績再好但也無法進入大學預科班的情況,馬智禮認同說:「是,但必須清楚一點,我們是優先考慮低收入群體家庭的學生,無論他們是土著或非土著。」
中六技職師訓沒固打制
他指出,政府將會指導家長和學生尋求更多升學機會,勿將預科班視成唯一升學管道,畢竟政府還有其他除了預科班以外的課程。

「除了預科班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機會,比如大馬高級學校文憑(STPM)、大專文憑(Diploma)、大學基礎課程文憑(Foundation)、師訓學院及技職學院等,但是卻很少聽到別人去討論。」
「就如中六、技職或師訓學院並沒有種族固打制,為何學生不要考慮那些升學途徑呢?我們必須擴大並展望更宏觀的情景,以及如何看待未來的就業機會。」
他說,政府確實需要更加努力向大眾傳達正確的訊息,讓人們能夠瞭解未來工作需要和課程。
喻廢多源流學校是燙手山芋

另一方面,馬智禮形容,若現今去談廢除多源流學校以實行單一源流教育制度,無疑將是最棘手的「燙手山芋」。然而,他不否認,推行單一源流教育是最理想的情況。
「多源流學校在我國已經擁有超過百年歷史,要改變這種局面並非不可能,但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處理的工作非常多。不過,目前我的首要任務是加強人民之間的互動交流和理解,符合教育部所提倡的核心文化:愛、快樂及互相尊重。」
針對教育部不鼓勵學校舉行公開表揚會獎勵優秀生,以免過於高調發布成績單讓學生比較,但有校方依然以好成績應公開獎勵的心態給予學生肯定,馬智禮認為,改變這種文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他們也不會強迫或懲罰他人去遵循。
「我們正在盡力向教師和學校傳達,他們需要瞭解每個人的潛力。有些學生在學術方面很優秀,有些則是擅長於技能、體育及藝術。我們需要瞭解每個學生的不同點。」
吉有意實施英語教數理
針對砂拉越政府將於明年起在全砂小學一年級(除華小)正式採用英語教數理,馬智禮透露,吉打州也有意效仿砂州實施英語教數理政策。
他指出,他近日和吉打州務大臣拿督斯裡慕克力商討,尋求如何協助該州推行這項措施。
他說,砂拉越、沙巴、吉打及國內各地區的學校表現實際上已存在差距,這也是砂州政府意識到的問題,並藉由改善該州學校表現所採取的行動。
他指出,砂州政府也願意在師資培訓上投入大量資金,並且與其他政黨保持密切合作。
他認為,來自州政府給予教育的支持非常重要,並讓教育水準進一步提升。
沒所謂負面報導「能登頭版心存感恩」
馬智禮說,作為一名政治人物,並沒有所謂的負面報導或壞消息,還能夠免費登上報章頭版新聞,應該心存感恩。
「新聞就是新聞,有些人甚至還很努力爭取甚至付錢獲得採訪,只為登上頭版新聞。」
他表示,自我安慰的方法是往另一方面想,他身邊有許多在媒體曝光率極少的部長同僚,直至今天,他們更不為社會公眾所認識。
馬智禮更以兩天前在推特發表將於本月18日宣布競選2020年總統大選連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例,指人們對他也沒有特別好的評價,但在他成功當選美國總統之後,如今他再度獲勝的聲勢也非常高。
詢及近日風波會否使到其工作受影響時,馬智禮樂觀視各方的批評為挑戰的一部分,也相信「一份耕耘,一分收穫」,因此,他會把所有建設性的批評納入參考范圍。
積極處理負面事情
他說,尤其遇到負面的事情時,應嘗試從積極的方面去看待和處理,這才感覺自己有在做事。相反地,如果什麼都不做,自己也沒有被討論的價值。
馬智禮引用最受矚目的漫威宇宙系列終極大作《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的動人臺詞,告訴教育領域的每一個人:「我愛你們3000遍」(I love you 3,000)。
他說,不只是他的團隊,而是整個馬來西亞都應該像復仇者聯盟一樣合作無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