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9日訊)數款被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指含基因致癌物的馬來西亞品牌餅乾也在新加坡售賣,新加坡食品局回應指出,相關物質是在高溫處理後自然產生,無法完全避免,另外也沒有確鑿的證據顯示會致癌。
新加坡食品局受詢時說,被形容為致癌物的丙烯醯胺(acrylamide)、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lycidyl fatty acid esters)和氯丙二醇(3-MCPD),會在食品經過油炸和烘焙等高溫處理,並且低水分的情況下自然產生。
香港消委會日前公布60款包裝餅乾的檢測報告說,包括馬來西亞品牌合成(Hup Seng)和Julie’s餅乾在內的所有樣本中,都檢測出至少一種「基因致癌物」。更有46款同時檢測出丙烯醯胺、氯丙二醇和環氧丙醇(glycidol)。報告提到,縮水甘油脂肪酸酯會在胃腸道內被水解並釋放環氧丙醇。

馬來西亞數款餅乾被指有致癌物,合成食品工業隨後發文告說涉事的蘇打餅按照當地的食品標準製作,適於食用。 (取自網際網路)
針對這份報告,食品局引述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提出,目前沒有確鑿的證據能證明這3種物質會在人體中引發癌症。
除此之外,也沒有任何國際標準限制這些物質的具體含量。其中,制定國際食品安全標準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對於這些物質,提出「儘可能達成的最低水平」(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要求。
食品局解釋,這表示製造商應在不影響食物供應鏈的前提下,儘可能減少這些物質的含量。
「這是因為要完全避免這樣的物質在食品中產生,是不可能的。」
適量地食是安全的
新加坡食品局指出,適量地食用這些餅乾是安全的,並建議民眾避免吃下過多經高溫處理的食品。
「食品局會繼續密切關注有關於這些物質的最新科學進展,同時在食品供應中持續監督這些物質,以保障消費者的健康。」
另一方面,新加坡職總平價發言人受詢時指出,已針對報告和供應商取得聯繫,供應商保證他們的產品安全,並會繼續遵守嚴格的品質標準。
「身為負責任的零售商,我們也在和有關當局進行溝通,讓顧客能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