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丹星昨天首次以黨魁身份在工人黨的常年黨員論壇上發言,為工人黨訂下了「三分之一」的目標。「作為中期目標,工人黨應該要角逐並贏得三分之一的國會議席。」(工人黨面簿)
作者
沈澤瑋
三分之一,記住這個占比。這是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為工人黨設定的中期奮鬥目標。
新加坡來屆大選隨時可能在今年舉行,畢丹星昨天在常年黨員論壇上的發言也備受矚目。這位工人黨新星去年4月8日當選工人黨秘書長,直到昨天才首次以黨魁身份在常年黨員論壇上講話。

畢丹星首先表明,他將依循工人黨前秘書長劉程強建立的「理性且負責任」的政治路線,因為這對反對黨的發展最有利,也最能夠讓工人黨繼續在新加坡政壇上發揮一定的作用。
工人黨接下來怎麼走?
工人黨由擔任新加坡首任首席部長的大衛·馬紹爾(David Marshall)在1957年創辦,是走過一甲子的老牌政黨了。
雖然創辦至今已有62年,但畢丹星指出,工人黨直到八年前才第一次拿下一個集選區,到了2015年大選,只能以微差的優勢保住阿裕尼集選區。工人黨在2011年以54.7%攻下阿裕尼集選區,2015年選舉的支持率跌至50.95%。
工人黨在未來的選舉中還能不能保住阿裕尼集選區一直是外界所關注的。

工人黨新任秘書長畢丹星去年與前任黨魁劉程強(左)合照。(海峽時報)
身為阿裕尼集選區議員的畢丹星認為,工人黨全軍覆沒的幾率是存在的。
「工人黨輸光光,國會裡完全沒有工人黨議員的風險是真是存在的。」
至於工人黨接下來該怎麼走,畢丹星勾勒出一個「多元國會」的圖像。
他說,參政約十年來,愈發認為新加坡要發展成為一個「真正多元」的國會,不管是哪一黨執政或反對黨有哪些,國會至少三分之一的議席應由反對黨囊下。
為此,他為工人黨訂下了「三分之一」的目標。「作為中期目標,工人黨應該要角逐並贏得三分之一的國會議席。」
三分之一是怎麼算出的?

畢丹星2015年大選在群眾大會上致辭。(海峽時報)
為何三分之一?畢丹星說:
「這是基於工人黨過往的經驗。我們所能吸引到的那些有意願參加大選的合適、合格人選。對於向工人黨這樣的小黨來說,這是個高門檻。」
(畢丹星沒有明說,但作為新加坡的反對黨,也吸引高質量人選參政,顯然並不容易。)
畢丹星認為,一個理想的結果是,政府與人民和人民福祉的脈搏同步,執政黨能夠提倡大家期待在新加坡見到的政治開放性,但同時也能在執政過程中避免陷入內耗和僵局。
他說:
「這將產生一個不一樣的政治生態,一個更有愛心、對未來更具信心的新加坡,而不是一個接連以誹謗官司對付政敵的政治環境,不管政敵來自政黨或民間團體。」
畢丹星也提醒新加坡人,反對黨將繼續面對不公平的競爭環境,特別是執政人民行動黨很「執意通過對基層組織的管控來維持自身優勢」,也包括通過對國會近乎絕對的控制,可以改變憲法以對執政黨有利。
不過,畢丹星強調,工人黨或任何政黨只是一個促進政治改變的工具。說到底,還是要由手握選票的選民決定。選民要不要一個「具代表性、勢力平衡」的國會,避免出現國會出現「自己監督自己」的局面?
(潛台詞是:反對黨盡本分做,最後還得看選民給不給力。)
畢丹星也提及了工人黨在競選宣言中所列出的主張:
1)支持最低工資,保護勞動隊伍利益。
2)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教育選擇,為終身學習做準備的技能和才能。
3)維護年長人士的尊嚴,照顧他們的醫療需求,特別是低收入群體。
4)納稅人的錢應該更多用在殘障人士身上。
5)加強公共開支的透明度,如政府組屋的造價和國家儲備的投資。
工人黨目前僅占10%的國會議席
畢丹星這段最新發言讓人一窺這位工人黨黨魁的政治主張,基本上不脫劉程強建立起來的理性問政路線,同時敢敢拋出「三分之一」國會的占比目標。在新加坡這個長期由人民行動黨一黨執政的政治大背景下,算是宏圖大願了。
目前,新加坡國會有100個議員,88個是當選議員,3個非選區議員,9位是官委議員。反對黨目前在國會中占有6個當選議席和3個非選區議席,他們全部都是工人黨籍。
如果排除掉官委議員,工人黨目前在國會中占有的議席僅僅是近10%,這個數字距離三分之一(約33.3%)是差了一大截。反對黨要在國會上壯大發言權,真是還有一段漫漫長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