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緊張的地緣政治,一些國家越來越強調把自身韌性和國家安全的考量,擺在經濟合作能帶來的成果之上,然而相關的行為如果阻斷了區域經濟發展與合作的通道,可能會加深國家間的分歧,甚至加劇原本所希望避免的衝突。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亞洲國家相互往來以及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交往,不能只建立在安全考量和關係上。安全合作還須輔以實質和互惠的經濟合作。因為若各個國家也在他國的經濟成功中擁有利益,它們將有更大的動力,一同克服彼此之間的問題。」
李總理5月25日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27屆國際交流會「亞洲的未來」發表主題演講時,促請各國在重新審視防務戰略、推動區域安全的同時,也不要忽略經濟合作的重要性。

李總理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27屆國際交流會「亞洲的未來」發表主題演講。(檔案照)
烏克蘭戰爭、中美戰略競爭,這些國際糾紛導致地緣政治癒發緊張。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各國越來越強調把國家安全,擺在自由貿易和投資能帶來的經濟成果之上。
對此,李總理籲請各國,應該非常謹慎避免在衝突發生之前就採取極端措施。「無論是把自己抽離全球供應鏈、將業務遷回國,或是只到友好國家運營,切斷與非盟友或非友國之間的聯繫,這些行為都可能阻斷區域發展和合作的通道,加深了國家間的分歧,甚至加劇我們所有人都希望避免的衝突。」
他說,尤其是對大國如美國和中國來說,與亞洲國家的經濟合作,能充分地向外界展現它們對亞洲的參與不僅是為了提升自身在區域的實力和影響力,也會為合作夥伴帶來實質且雙贏的利益。
以美國來說,美國與亞洲有著廣泛的經濟聯繫,包括大量的貿易和投資。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大力推動《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雖然特朗普總統領導的美國最終脫離了TPP,也未在現任總統拜登執政時重返《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但拜登總統積極促成了印太戰略框架。
李總理指出,這項框架不包括貿易自由化和市場准入,並非自貿協定,無法取代TPP。不過,這仍展現拜登政府重視在亞洲的夥伴,並認識到通過經濟外交與它們接觸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影響力巨大且不斷增長,是本區域幾乎所有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也發起了「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有計劃和系統地發展區域和多邊聯繫。許多國家都對這些積極舉措表示歡迎,包括新加坡在內。
李總理重申,中國的經濟融入本區域,遠比它按照一套不同的規則獨立運作要好得多。「我們期待中國通過這些舉措,以建設性和互利的方式與合作夥伴接觸,營造有利和開放的區域。
新加坡歡迎外來人才
採取開放態度但有限制
李顯龍總理更談吸引外來人才到新加坡的重要性:「現在,新加坡取得了成功,如果我們希望繼續取得成功,就必須像矽谷一樣不斷招攬人才,或像東京吸引日本各地的人才,或像深圳吸引中國各地的人才,或像倫敦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
不過他也強調新加坡吸引外來人才須以正確的方式進行,否則就會面對問題。「新加坡只有350萬人,而本區域有幾十億人可能排著隊要來新加坡。」 因此,李總理表示他必須設法界定誰可以來。
李總理也表示:「但我們歡迎人才,將來也會同樣採取開放態度。我認為這樣的國家更有可能在一個競爭劇烈、瞬息萬變的世界裡取得成功。」
文:魏瑜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