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超過三分之一成年居民患有高血壓,保健促進局將三管齊下減鹽。
衛生部兼通訊及新聞部政務次長拉哈尤·瑪贊昨天(3月9日)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衛生部開支預算時說:「全國人口健康調查顯示,2019年至2020年期間本地18至74歲新加坡居民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患高血壓。同2017年相比有顯著的增加,也提醒新加坡人養成更好的飲食習慣的必要性。」
高血壓風險與鈉攝入量有關,而高血壓可能增加其他心血管併發症如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2018年本地居民每天平均攝入3600毫克的鈉,或相當於超過1.5茶匙的鹽。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人每天的鈉攝入量應低於2000毫克,因此本地居民的鈉攝入量比建議的高出近一倍。
為此,衛生部將推出三大措施以減少本地居民的鈉攝入量。
首先,食品服務業是本地鈉攝入量的主要貢獻者,保健促進局將通過較健康食材開發計劃(Healthier Ingredient Development Scheme, HIDS),鼓勵與供食品服務業者使用低鈉鹽來替代普通食鹽。低鈉鹽的鈉含量比等量普通食鹽少30%。

保健促進局也將增加低鈉鹽、醬料和調味料的種類,包括與主要供應商和零售商合作擴大低鈉鹽的種類。保健促進局也將通過較健康食材開發計劃,鼓勵商家調整配方,生產鈉含量較低的醬料和調味料。
除了現有的公共教育,保健促進局也將開展為期數年的全國運動,提高新加坡人的意識,教育公眾如何減鈉,包括在不影響食品風味的同時食用別的物質代替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