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應新校園生活,少年逃入虛擬世界尋慰藉,結果翹課留級,又與新同學格格不入,繼續深陷電腦遊戲,父母操碎心。
萊恩(化名)12歲時最初接觸電腦遊戲,當時他只在周末玩網絡遊戲《新楓之谷》(Maplestory),事後轉玩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但還是能控制遊戲時間。
進入新學校後,萊恩難以適應新環境,也沒有多少朋友,於是逐漸沉迷於電腦遊戲。
到了中二,萊恩翹課在家打電腦遊戲,即使到學校也不常和人交流,沒什麼朋友。與此同時,他的學業也受影響須留級,卻再次無法和新同學打成一片,必須社交的時候,萊恩也倍感焦慮。

萊恩沉迷電腦遊戲,結果荒廢了學業。(示意圖)
上述種種因素導致他花更多時間在電腦遊戲中,父母因擔憂而質問萊恩,卻造成反效果,令對方選擇陷入遊戲世界中。
由於萊恩在《魔獸世界》中的角色能力強,也屬於某團隊,他覺得擁有了歸屬感,因此耗費大量時間和其他玩家聊天。
但長時間的電腦遊戲讓他難以入睡,母親嘗試拿走電腦時,萊恩的情緒會變得異常激動。
母親決定帶他到國立成癮治療服務求助,五的次輔導,協助他加強社交能力、跟父母更好溝通等,他也慢慢減少玩電腦遊戲的時間。
心理衛生學院國立成癮治療服務專科顧問張煒彬醫生告訴記者,現今的電腦遊戲網速更快、富有創意和開放式的故事線等,遊戲體驗十分吸引人,導致玩家更常上線。
「網絡已融入現代生活,也成為我們和世界連接的窗口,但不是所有使用網絡的人都會上癮,其他因素也包括基因遺傳和環境。」
電腦遊戲有好處
關鍵是取得平衡
輔導員指電腦遊戲也有好處,關鍵是取得平衡。
心理衛生學院國立成癮治療服務輔導員李秀珠表示,電腦遊戲可以確保大腦活躍,培養更好的注意力及處理多項任務的能力。只有在沉迷電腦遊戲,或是將其當做逃避方式,才盡顯弊端。

心理衛生學院國立成癮治療服務輔導員李秀珠。(心理衛生學院提供)
她說,若小孩玩遊戲上癮,家庭成員扮演戒癮的重要角色,因為與親人相處可以協助小孩改變。
「關鍵是如何在家庭生活、學業和責任間取得平衡,父母也應該支持和關注小孩的生活,同時兼顧自己的身心健康。」
她建議,父母可以身作則控制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進行健康的社交活動如運動、透過培養孩子的興趣來加強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自尊心等。
治療上癮玩電腦遊戲
正常使用量
張煒彬醫生指出,針對玩電腦遊戲上癮的治療有所不同,並非終止使用網絡,而是將不當的網絡使用量,改為正常的使用量。
「家長可向學校輔導員求助,學校也有民情聯繫組(REACH)的支持,為學生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