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女大學生陷入求職騙局,一夜痛失1萬2000元,身邊一些朋友沒給予安慰卻還恥笑她,一起吃飯只要餐費貴一些,友人就冷嘲熱諷:「該不會又被騙了吧?」,令她感到羞恥。
據《新明日報》報道,這名女學生是20來歲的安琪(化名),在新加坡大學求學,今年即將畢業。
她受訪時說,她是在去年4月左右墜入騙局。

騙子哄安琪花錢充值。(受訪者提供)
「當時周圍的同學都有實習的機會,我覺得自己也該嘗試,於是往好多公司投履歷。」
一名自稱是國際企業職員的男子不久後找上她,她以為自己真的碰到入職的機會,於是很快開始了這個「工作」。
對方稱,安琪得為公司先購買一些物品,自己得先墊錢付款,完事後公司會連本帶利還給她。
安琪上鉤後,對方一口氣騙了她約1萬2000元。安琪痛失積蓄後醒悟,明白自己墜入騙局,之後報警。
「為了墊錢付款,我甚至跟朋友借錢,發現被騙之後也跟他們坦白。」
令安琪心寒的是,跟朋友們坦白換來的不是他們的體恤,而是冷嘲熱諷。
「有時一起出去看到反詐騙廣告,他們就會以開玩笑的口吻叫我注意。」
有一次,安琪與朋友們吃飯時,買的餐點價格比較貴。「他們就問我,你確定自己沒有被騙?」
安琪說,至今都不敢告訴家人自己是騙局受害者。她也說,朋友的態度讓她很傷心。
安琪希望騙局受害者的親友能夠收起話中有刺的調侃。「有時受害者不敢對他人坦白被騙,就是因為怕被羞辱。」

女大學生被騙後一直覺得羞愧。(檔案示意圖)
受害者:從沒想到自己會墜騙局
安琪坦言,從沒想到自己會成為騙局的受害者。
以她自己為例,當時因急於找到實習機會,騙子找上她時,她也第一時間以為對方是真的想聘請她。
她說:「我以前就覺得碰到騙局,我一眼就能識破,但原來不是。」
上了一次當,安琪的體會是,只要騙子捉准受害人的心理,誰都可能上鉤。
學生髮起運動 吁別羞辱受騙者
一群南大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學生髮起運動,呼籲公眾不要羞辱詐騙受害者。
他們架設了www.stoptheshameendthescam.com網站,讓公眾對詐騙受害人給予鼓勵。
負責該活動的學生梁瑗芯受詢時說,他們已經辦過兩次活動,超過1500人參與。
騙子善用心計任何人都可能上當
新加坡警察部隊心理學家主管卡羅琳·米斯(Carolyn Misir)答覆詢問時說,騙子會利用各種遊說方式來促使受害人上當。
警察心理學服務署的研究就顯示,騙子會藉助不同的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es),攻擊受害者心理。例如,騙子自稱是政府官員,向受害人出示假證件,借用扮演權威角色讓受害者就範。
「在貸款騙局中,受害人在注入大筆款項後,騙子會告訴受害人,若是不聽從指示,之前投入的錢就會全沒了。」
危險的是,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認知上的偏差,騙子的遊說技巧也能在大多數人身上湊效,因此理論上來說,任何人都能成為騙局的受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