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變異株的不斷進化,每年一到冬季,新冠死亡率就會與日俱增,變得更為棘手。

BQ.1和XBB變異型病毒出現 全球防疫或功虧一簣?
全球今年的天氣已漸漸轉冷,而流行病學專家們也開始密切注意COVID-19的變異體。
據外媒報道,最近發現的兩種變異病毒,會在今年冬天,很可能與去年的奧密克戎一樣,讓原本趨於緩和的疫情又一次重蹈覆轍。

目前就有這兩種亞變異體BQ.1和Bq.1.1,它們都是奧密克戎變異體的分支。
還有另兩種厲害的病毒:一種叫BA.2.75.2,正在新加坡、印度和歐洲地區蔓延。
另一種是XBB,它的傳播速度極快,可能是抗體逃避性最強的菌株,與之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類似,會導致新疫苗相對無效。
SARS-CoV-2病毒在過去的幾個月,在免疫和疫苗接種方面發生了變異和進化。

以上圖源:bbc
這些微小的改變主要集中在刺突蛋白上,刺突是病毒用來插入細胞和繁殖的細鉤子。聽上去令人寒毛直豎,卻又無可奈何…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逃避新毒株免疫檢測所需的適應時間,變得越來越短,也越來越容易。
而一切的重大的突變,都直接來源於奧密克戎變種,可奧密戎變種還在不斷地繁殖中…

目前來說,隨著北半球入冬,12月或有冠病新毒株將傳入新加坡,很可能是更危險的毒株。
年底真的不知會有什麼新毒株會來到新加坡、會有多危險、傳播將有多快!

因此,衛生部長王乙康呼籲50歲以上人員需要抓緊接種二價疫苗。
打疫苗的副作用風險小 不打疫苗的風險卻很大
衛生部長王乙康在10月9日,出席了三巴旺民眾俱樂部舉行的嘉年華,他接受了媒體訪問,並駁斥了近日有關冠病疫苗的謠言。
謠言認為:疫苗的副作用已經越來越強。

以上圖源:8 world
事實上,實際數據恰恰相反,人們每接種一劑冠病疫苗,副作用會逐漸較少。
衛生科學局每三個月就會發布冠病疫苗安全報告,記錄顯示,每接種10萬劑疫苗,約有五人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而絕大多數都會康復。
年長者還傳說,「打了沒有用,打了還是會中」。
王乙康也一再重申:接種疫苗不是為預防感染,主要作用是避免重症或死亡。

輕微疫苗副作用
更有年長婦女申訴:「認識某個接種疫苗後仍染病去世的人。」
王乙康部長也明確回覆:接種疫苗後仍不幸去世的人確實有,但少之又少。
死亡的人當中,絕大多數還是沒接種疫苗或未完成接種的人。

打疫苗雖然有小小的風險,但不打疫苗的風險則更高。
感染過冠病不能取代接種
新加坡衛生部表示:感染冠病並不意味著可以取代疫苗接種,尤其年滿50歲免疫力低下者,應該在接種追加劑後的每隔五個月到一年之間,注射追加劑,確保接種達到最新要求。

以上圖源:daily news
新加坡最新的接種要求如下:
1.五歲以上者應接種三劑信使核糖核酸或諾瓦瓦克斯疫苗,或四劑科興疫苗,得到最低的保護。
2.年滿50歲者,要在接種上一劑疫苗的5個月到一年內接種追加劑。

兒童和老人注射疫苗
3.如果感染病毒後,接種了兩劑信使核糖核酸疫苗,算是得到最低保護。感染新冠並不能被認為起到了接種疫苗的替代作用。
年滿50歲者或未得到最低保護的人,從10月17日起,可直接到任何提供莫德納疫苗的聯合檢測與疫苗接種中心注射二價疫苗。

衛生部已不再計算人們接種了幾劑追加劑,所以未接種第二劑追加劑的民眾,可直接接種二價疫苗。
莫德納二價疫苗 安全性與原始疫苗相同
衛生部臨床數據顯示,莫德納二價疫苗的安全性與原始疫苗相同。新加坡已施打超過300萬劑的莫德納原始疫苗,在每10萬名接種者中,約有6人出現嚴重不良反應,都已康復或正在復原中。

以上圖源:strait times
科學局數據也顯示,與接種兩劑基礎疫苗相比,接種追加劑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人數更少。六個月到不到五歲嬰幼兒,10月25日起,也可以開始接種莫德納疫苗。
疫苗注射後,注射部位的疼痛、疲勞、頭痛等副作用一般會在兩、三天內消退。雖然,無論施打哪一款疫苗,都無法完全避免感染冠病。因為疫苗的功效會在幾個月後減弱。

但疫苗最主要的功能,是防止在感染冠病後出現重症,也降低住院的可能性。
隨著全球各地不時冒出新變異毒株,在新加坡的我們也必須保持警覺,確保疫苗接種符合最新的要求。

以上圖源:DW
椰子的小夥伴們,一起行動起來保護自己,保護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