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鵝數碼園區的第一階段建設預計將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圓滿完成,屆時,園區將迎來新加坡首個智能區域電網的設立,並計劃在同一季度完成電網的設計工作。這個創新的電網預計將在2026年正式投入運營,並將成為測試地下電池和虛擬發電廠等新興能源安全與轉型技術的重要平台。

圖源:CNA
該智能電網將整合電池儲能系統和太陽能板,致力於生產可再生能源,並通過實時管理能源數據來提升榜鵝數碼園區內的能源使用效率。這一系統將在用電高峰期間有效減少電力消耗,確保電力供應的穩定性,該園區占地50公頃,第一階段的建設包括了八棟建築,覆蓋了12公頃的土地。
智能平台將實時監測能源消耗
裕廊集團在11月3日宣布,榜鵝數碼園區的智能電網項目將由和光電力(PacificLight Power)和全球知名的脫碳軟體公司Univers共同負責設計、建設和運營,以支持園區在2045年之前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根據三方發布的聯合聲明,園區將安裝大量的太陽能板,預計每年能產生超過3000兆瓦時的電力,這相當於1萬1000套三房式組屋一年的用電量。

圖源:CNA
和光電力將利用智能電網的優勢,聚合園區內租戶的電力資源,參與電力市場需求反應計劃(Demand Response)。該計劃要求參與者在電力批發價格高漲時減少用電量,通過降低整體需求來達到降低批發價格的目的,新加坡能源局將根據電價下降的幅度來計算參與者的獎勵。
和光電力業務發展副總經理林偉傑指出,參與該計劃需要租戶在電價上漲時共同減少一定量的電力消耗,這樣才能集體發揮作用,參與者必須完全履行承諾才能獲得獎勵,若兌現承諾不足80%,則需支付罰金。

圖源:ST
智能電網還將融入開放智能平台(Open Digital Platform)技術,以實時監測能源消耗,並通過中央控制系統操控其他建築系統,如區域冷卻系統和建築管理系統等。例如,當電梯和廁所等公用設施在下班後的使用率降低時,平台可以自動關閉這些設施,以節約能源和減少排放。
園區將被作為實驗室一部分 以測試地下電池
裕廊集團智能園區署署長陳志強表示,系統通過數據收集能夠精確地確定特定設施在特定時間段的使用量,即使開放智能平台出現故障,這些設施仍能正常運作,只是節能效率會有所下降。未來,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將進一步優化管理系統,預計能節省高達20%的能源消耗。

圖源:CNA
陳志強提到,開放智能平台是實現虛擬發電廠的基礎。虛擬發電廠是一種基於能源網際網路技術的電力合成體,它使電網管理者能夠通過科技手段平衡市場的電力供需,為了優化分布式能源的使用,能源局此前已經發布了意見徵詢書和監管沙盒計劃書的徵集,以探討虛擬發電廠的優勢。
榜鵝數碼園區還將作為一個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在運營環境中測試包括地下電池儲能系統在內的先進能源技術,這些能源儲存系統有助於緩解太陽能的間歇性問題,並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能源中斷。林偉傑透露,團隊正在研究在停車場地底下部署一個2兆瓦時的電池儲能系統,這需要獲得民防部隊等相關當局的批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