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私人有地住宅區義工協助環境局保持公共環境衛生

本地有53個私人有地住宅區擁有一批居民義工,他們就像社區巡查員,但主要的工作是幫助國家環境局確保小區內的公共環境衛生整潔,不會成為蚊蟲鼠蟻滋生的溫床。社區審計師計劃協助環境局每年節省3000個工時。當局有意將計劃擴大到全島更多私人有地住宅區。
在實乞納居住了30年的許瑞嬌,有一天突然發現落葉堵塞了她屋外的水溝,由於擔心這會引發積水和水患,她馬上通知了國家環境局。這也讓她成為社區審計師計劃下的一員。計劃在2020年推出,目前涵蓋全島200多個私人有地住宅區中的53個,參與的居民義工會幫助國家環境局抽查小區內公共區域的環境衛生,包括人行道、排水溝、公路和巴士車站。義工們還密切關注骨痛熱症黑區和老鼠洞,可能會出現淹水和居民亂拋垃圾的地區。
國家環境局官員指出,這些義工幫忙確保小區服務供應商提供的服務到位,以及區內的問題。
國家環境局公共環境清潔管理署執行經理凱魯哈利夫說:「有這些社區審計師實際上讓國家環境局能夠專注於私人住宅區之外的其他關鍵業務,因為有他們作為我們在那裡的眼線。」
私人住宅區不像組屋區有市鎮理事會幫忙確保公共區域環境衛生,國家環境局目前已招募了85名義工,同三年前的20名相比,增加了三倍以上。每名義工每月花三個小時巡邏小區,就能為當局節省大量人力和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