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百項活動等你來參與 搶先看今年文化遺產節亮點

媒體昨天(30日)受邀參加預覽活動。(圖:沈思宇)
今年的文化遺產節聚焦「建成遺產」(Built Heritage)主題,將推出超過120項活動,隨《8視界新聞網》一同搶先了解各項活動的精彩亮點!
配合今天(1日)登場的文化遺產節,媒體昨天(30日)受邀參加預覽活動,走訪五個地點,了解這些建築的設計和文化特色。
「家園」裝置
設置在國家博物館外的「家園」(Homeground)裝置,今年以本地公共住房和我國第一個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的植物園為主題,展現甘榜、店屋、組屋和植物園Bandstand等裝置。
民眾還可以在這裡看到遺產節合作夥伴楊協成特別推出的一款胡姬菊花茶,這款茶飲包裝以卓錦萬代蘭小姐的形象為設計靈感,極富本地特色。

設置在國家博物館外的「家園」(Homeground)裝置。(圖:張慧仙)

設置在國家博物館外的「家園」(Homeground)裝置。(圖:沈思宇)

設置在國家博物館外的「家園」(Homeground)裝置。(圖:張慧仙)

設置在國家博物館外的「家園」(Homeground)裝置。(圖:張慧仙)

設置在國家博物館外的「家園」(Homeground)裝置。(圖:沈思宇)
尼路141號受保留建築
坐落尼路141號的房子擁有超過140年歷史,目前是國大建築系的建築保存實驗室,民眾將有機會體驗操作三維雷射掃描儀,了解如何用掃描儀記錄歷史建築的結構。
這種操作主要因為早期建築用料和現今不同,時下建材不適合用於修復建築,因此團隊正在探索,能以什麼方式在不破壞建築本身的情況下將它修復。

尼路141號受保留建築。(圖:沈思宇)

尼路141號受保留建築。(圖:沈思宇)

尼路141號受保留建築。(圖:沈思宇)

尼路141號受保留建築。(圖:沈思宇)
天福宮
本地最古老的華人宗教建築天福宮將舉辦免費導覽,帶領公眾了解其建築和文化特色。
天福宮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許振義博士說:「天福宮的建築非常具有代表性,充分體現了新加坡東西方文化結合的特點,主體建築完全體現閩南建築的特色,但後期引進了一些西方建築材料和西方的裝飾文化,比如說大門看得到來自蘇格蘭的鑄鐵柵欄,內壁牆壁上和地板上也都使用了娘惹特點的瓷磚」。
另外,天福宮附近的納歌達殿印度回教文化遺產中心將在這屆文化遺產節中舉辦兩個活動,公眾也將有機會到平時沒有對外開放的天台,一睹漂亮的風景。

天福宮。(圖:張慧仙)

納歌達殿印度回教文化遺產中心。(圖:沈思宇)

納歌達殿印度回教文化遺產中心。(圖:沈思宇)

納歌達殿印度回教文化遺產中心。(圖:沈思宇)
海洋知新之旅
由新加坡海事及港口管理局舉辦的海洋知新之旅,將帶公眾了解新加坡海事歷史、現今和未來。
民眾也可通過一趟乘船結合奎籠的導覽游,了解奎籠操作,並遊覽新加坡東北部水域,了解其周邊歷史。
文化遺產節節目策劃總監周友君認為,這些關於水的活動很特別,也是最不能錯過的活動。
首次提供巴士載送服務
由於今年的主題聚焦建築,主辦方今年首次安排了「Hop-On, Hop-Off巴士體驗之旅」,讓參與者可以搭乘巴士,穿梭在歷史街區,走訪不同的建成遺產。
第21屆新加坡文化遺產節將從下個月1日舉行至26日,公眾可以上網了解更多詳情和報名方法。

新加坡首都凱賓斯基酒店的下午茶。(圖:沈思宇)

新加坡首都凱賓斯基酒店的下午茶。(圖:沈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