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官方預測,本國核心通脹率到今年底將保持在2%左右,全年核心通脹率在2.5%至3%,明年或進一步降至1.5%至2.5%。有經濟專家預計,消費稅調高的影響消退、政府協助國人減輕生活費上漲,以及進口通脹受到控制等因素,將促使新加坡通脹持續放緩。實際通脹率有望回到過去30年的平均水平。

圖源:FACEBOOOK
新加坡核心通脹率保持低位運行
在2024年即將結束之際,新加坡傳來一系列經濟利好消息。官方公布的消費價格指數顯示,我國在抑制通貨膨脹方面取得顯著進展,核心通脹率到年底將保持在2%左右,全年核心通脹率在2.5%至3%,明年進一步降至1.5%至2.5%。此前,貿工部大幅上調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數據,從初步預估的4.1%提高至5.4%,全年增長預測也上調至3.5%左右。
馬來亞銀行經濟師李順榮指出,新加坡整體和核心通脹率將在明年初遠低於2%,可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明年1月份放寬貨幣政策鋪路。
此外,因當局政府加強措施來協助人們緩解生活費壓力,包括提供醫療、託兒、公共運輸和水電費方面的補貼,對核心通脹率產生有利作用。明年1月起的通脹數據也不再包括今年的消費稅增幅。
據悉,新加坡之前分兩個階段上調消費稅,去年1月1日從7%調高到8%,今年1月1日再上調至9%。雖然消費稅在持續提升,但並不影響核心通脹率下降。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新加坡核心通脹率下降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其中,外部成本環境良好是通脹率下降的直接原因。當前全球通脹的緩解使得新加坡進口商品價格變得更便宜,從而減輕了輸入型通脹的壓力。例如石油等重要能源物資以及各類原材料的國際價格下降,降低了新加坡企業的生產成本,進而傳導至消費端,拉低了物價。

圖源:FACEBOOOK
此外,新加坡勞動力成本增速開始出現放緩態勢。由於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使得企業在人力成本方面的支出壓力減小,這有助於降低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推動通脹進一步回落。而政府實施的各類補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服務領域的通脹壓力,穩定了相關商品和服務的價格。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明年的展望存在很大下行風險和不確定因素,核心通脹率有可能反彈。這包括地緣政治和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可能擾亂全球生產環境並提高成本,衝擊像新加坡這樣高度開放的經濟體。
特朗普加征關稅或導致新加坡通脹反彈
此前,特朗普誓言將對中國徵收至少60%關稅,並對其他國家徵收10%至20%的關稅,明年貿易戰情況預料嚴峻。追蹤國際貿易局勢的貿易政策不穩定指數,在10月份飆升至201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特朗普當選為美國總統後,指數估計進一步上升。
大華銀行副經濟師許俊傑分析稱,明年經濟展望確實存在不確定性。這主要是特朗普提議的關稅範圍、程度和時間點存在未知數,再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電子周期可能達到峰值,以及全球主要中央銀行的貨幣寬鬆步伐還不明朗。然而,也有一些經濟師較為樂觀。
馬來亞銀行經濟師李順榮認為,特朗普的關稅主要推高的是美國通脹,對世界其他地區可能帶來相反的效果,使美國以外的地區面臨通貨緊縮和物價下跌的情況。這是因為美國對中國徵收更高關稅,可能促使中國製造商把銷售轉向其他市場。
那麼,特朗普上任後,如果真實施新的關稅政策,對新加坡到底會產生哪些負面影響呢?雖然特朗普稱,徵收關稅是為了創造一個快速、平等的競爭環境,認為關稅有助於解決國外的戰爭,但經濟學家普遍擔憂其關稅政策可能帶來一系列負面效應。
眾所周知,美國是全球重要的經濟體,其加征關稅可能引發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導致全球貿易摩擦加劇。新加坡作為一個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國家,其許多企業的供應鏈可能會受到衝擊。

圖源:FACEBOOOK
例如,如果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高額關稅,而新加坡企業又依賴從中國進口的零部件或原材料,那麼這些企業可能會面臨成本上升的問題,進而影響到其生產和銷售,最終可能導致新加坡國內相關產品價格上漲,給通脹帶來上行壓力。
此外,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會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抑制作用,從而間接影響新加坡的經濟和通脹。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可能導致國際市場需求下降,新加坡的出口市場也會受到牽連,這將不利於新加坡的經濟增長。同時,全球經濟不穩定還可能引發金融市場波動,進一步影響新加坡的經濟和物價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