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為全球金融和商業中心,持續吸引著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最近發布的《世界投資報告》,新加坡去年吸引了1600億美元的直接外來投資,相比2022年增長了13%。在全球直接外來投資減少的背景下,新加坡成為了少數實現外來投資顯著增長的經濟體之一。

圖源:FACEBOOK
這份報告還顯示,新加坡在東協成員國中吸引的外來投資金額最多,在全球範圍內排名第三。這一成就得益於新加坡的穩定政治環境、健全的法律體系、高效的金融市場和豐富的人才資源。大華銀行研究主管全德健表示,企業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或財務中心,可以利用新加坡的金融和商業優勢,把握區域內的商業機會。
新加坡吸金能力猛增
UNCTAD的報告指出,全球和區域危機、貿易緊張關係以及融資條件的收緊,加上併購活動的放緩,導致了去年全球直接外來投資資金的減少。然而,東協國家卻逆勢而上,連續第三年取得了破紀錄的資金流入,去年東協國家共吸引了2263億美元的資金,增長了1.2%,而新加坡直接占有了1600億美元。

圖源:FACEBOOK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表示,新加坡面臨著來自其他東協國家的競爭,包括馬來西亞的電子業、泰國強勁的汽車領域,以及印度尼西亞擁有的製造電動汽車電池的天然資源。儘管這些國家是新加坡的競爭者,但也存在協同效應,東協是「中國加一」的主要受益者,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來到本區域尋找新市場。
未開發項目(greenfield projects)是亞洲投資數額和數量增加的主要推動力。以投資未開發項目的價值來看,印尼是最大的目的地,同比增長了73%。
東協直接外來投資流入最多的領域是金融服務業和製造業,分別占42%和23%。值得注意的是,專業、技術服務領域的投資額占比從2022年的0.1%,大幅上升至去年的9.5%。

圖源:FACEBOOK
這些數據顯示,新加坡和東協國家在全球直接外來投資減少的背景下,依然能夠吸引大量的外資。這得益於新加坡和東協國家的強勁經濟增長、全球價值鏈的連通性以及豐富的投資機會。
「中國加一」戰略或將加速推進
「中國加一」戰略是一種商業策略,它鼓勵跨國公司將他們在中國的部分或大部分投資轉移到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周邊的國家。這一戰略旨在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規避潛在風險,並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新的商業機會。除了印度,東南亞的東協成員國,如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等,因其地理位置優越,成為了「加一」戰略的首選國家。

東南亞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2022年東南亞的經濟增長率為5.5%,今年則預期取得4.7%的增長,高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全球經濟增長2.9%的預期。這意味著,東協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這種強勁的增長勢頭吸引了眾多外國企業的關注。
長期追蹤東協商業、貿易、監管和投資等消息與數據的網站「東協簡報」(ASEAN Briefing)指出,東南亞本土經濟的增長、龐大的人口以及較低的勞動力成本,為外國企業提供了有利可圖的環境。據統計,東協10個成員國的總人口約6億6200萬,國內生產總值(GDP)高達3.2萬億美元。預計到了2030年,東南亞地區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市場。
東南亞投資市場未來將持續擴大
隨著「中國加一」戰略的逐漸實施,東南亞地區有望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外國企業可以通過在東南亞國家投資,實現供應鏈多元化,降低風險,並獲取更多的商業機會。同時,東南亞國家也可以通過吸引外資,促進經濟增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
越南是「中國加一」戰略的主要受益者,憑藉低廉勞動力和戰略位置吸引了大量製造業投資。2020年,越南製造業吸引了58%的外國直接投資,出口增長14.8%。美國是其最大出口市場,三星等大型企業在越南投資了約180億美元。越南政府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新建高速公路、升級機場和港口,以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泰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是東南亞的汽車製造中心。泰國政府改善了經商環境,今年首三個月外國直接投資申請增長了77%。蘋果公司考慮在泰國生產MacBook,已在泰國大量生產Apple Watch。
印尼擁有龐大人口和豐富天然資源,政府成立了特別工作小組吸引外資。2022年印尼GDP增長5.31%,外國直接投資達45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印尼的年輕勞動力和資源優勢吸引了眾多投資者。
馬來西亞經濟強勁增長,今年首季GDP增長5.6%,獲得375億令吉的外國直接投資。馬來西亞定位為區域物流中心,政府推出多項計劃改善物流,提高生產力與競爭力。
東協各國看到了跨國企業尋求供應鏈多元化的趨勢,因此紛紛出台優惠措施和扶持政策,以吸引外資。這些措施包括減稅、提高營商便利、增加基礎設施投資以及在經濟特區和自由貿易區提供獎勵等,這些政策的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促進經濟增長,未來東協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