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感謝亞運會這個舞台了!」被譽為「新加坡圍棋教父」康占斌六段,今天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談話間,這位本屆亞運會圍棋賽場年齡最大的棋手,心情有些激動,「我到新加坡執教圍棋30餘年,一共就上過兩次電視。一次是和常昊一起解說『人機大戰』,第二次就是這次亞運會……」

圖說:杭州亞運會圍棋賽場最老棋手康占斌
他見證新加坡圍棋從寂寞到熱鬧
當天中午完賽的亞運會圍棋項目男子個人預賽第5輪,柯潔執黑戰勝泰國選手蓬沙甘,拿下五連勝。另一組對弈,康占斌不敵中國香港選手陳乃申,吃到三連敗,其中就包括前一天連續輸給柯潔和韓國名將朴廷桓。當天賽後,柯潔一臉嚴肅地匆匆離去,康占斌卻意猶未盡,津津有味地和隊友、教練們復盤起來。
60歲的康占斌,也是新加坡代表團年齡最大的選手,但他依然作為主力,參加男子個人和男團兩項賽事。只有國內的老棋迷才知道,他曾是中國國家隊的棋手。
康占斌出生於河北,1982年中國棋院史上第一批職業段位定段,康占斌定為四段,後升為六段。20世紀80年代的國內段位賽、個人賽等賽事,現在還能查到康占斌與陳臨新、江鑄久、俞斌、鄭弘、曹大元、張文東等著名國手對弈的記錄。
20世紀90年代初,新加坡圍棋協會理事會在新加坡圍棋運動開展初期就具有遠見,通過官方組織向中國國棋協會發出邀請,引進職業棋手到新加坡指導圍棋學習和訓練。在時任中國棋院院長陳祖德的推薦幫助下,康占斌六段和楊晉華六段(現任新加坡圍棋協會總教練)來到新加坡執教,直到現今。
「剛去的時候學生都不夠,當地的老師們只好動員自己的孩子和親戚朋友的孩子來學棋。」康占斌參與、見證了新加坡圍棋從寂寞到逐漸熱鬧的全過程,他高興地表示,「新加坡圍棋協會現在已經有兩處較大規模的會所,超過3000名學生每周前來參加圍棋訓練,在全島各處學校接受指導的學生超過3000名,每年組織大量的活動普及圍棋、提高本地棋手水平。常年舉辦的圍棋比賽多過十項,形式各種各樣,還多次承辦世界級的國棋賽事。」
登上亞運會是莫大的榮譽
請來優秀的圍棋老師、打造民間圍棋賽事,是新加坡圍棋30多年快速開展最關鍵的兩個「輪子」,但康占斌認為,如今新加坡圍棋最缺的是「造星」的舞台,「像亞運會這樣的大舞台!」
「大賽機會太少了!」康占斌表示,新加坡迄今沒有真正的職業棋手,這次該隊的亞運陣容里,陳嘉成在計算機行業工作,兩個孩子都30多歲了;柯傑暉、何飛揚和席鉞都是大學生,他們分別在美國、新加坡和英國求學。柯傑暉今年3月從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畢業,主修認知科學,他接下來打算攻讀碩士。隊員們也都沒打算做職業棋手,而是只想把圍棋當做業餘愛好。他們是新加坡圍棋愛好者的縮影。
「我上一次參加世界大賽,還是2008年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新加坡隊因為沒有達到參賽要求,也遺憾錯過了。這一次能來杭州,機會太珍貴。」康占斌笑著說,對於新加坡民眾來說,能夠在亞運會亮相,是莫大榮譽,「這一次,新加坡《聯合早報》等主流媒體也來報道我們,我相信一定會在新加坡圍棋發展歷史上,產生深遠的影響。」
亞運圍棋,下次何時見
「我看看柯潔的棋,看看朴廷桓的棋,很幸福了!」對康占斌來說,勝負不是最重要的事。
康占斌說自己平時通過網絡和電視,關注這些世界頂尖選手的發揮,並拿來給學生們講棋。如今,他能和全球頂尖高手面對面對弈,已經十分滿足。他說:「來,就是抱著好好學習的目的,沒有任何奢望。」
圍棋時隔13年再度被列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爭冠大機率是中韓棋手之間的事,但新加坡、泰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圍棋高手,也藉助這個機會登上亞洲大舞台。
這也是一個體育和文化交相輝映的舞台——圍棋作為中國傳統棋種,深刻體現著諸多中國傳統價值觀。「黑白論道,圍地攻防你來我往;落子無悔,進退之間誰為先手。圍棋既是一種藝術,又包含著中華古典哲學。新加坡的孩子學圍棋,既可以陶冶情操,也能學習漢語。」康占斌說。
遺憾的是,只有在中國,圍棋才真正進入亞運會。2014年韓國仁川亞運會、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2026年日本名古屋亞運會,都未將圍棋納入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有媒體已經悲觀地認為:「下一次再以亞運會的名義進行圍棋比賽,不知要等到何時了!」
欄目主編:陳華
文字編輯:陳華
本文作者: 姚勤毅
圖片來源:海沙爾、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