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九旬嬤離世,家屬辦環保喪禮,定製紙質棺木送最後一程。
死者是93歲的王金蓮,她於3月3日晚上在家中安詳離世,多名家人陪伴著她走完人生最後一程。隨後,家人在後港6道第522座設靈堂,遺體於今天下午出殯。
喪禮以佛教儀式舉行,靈堂布置莊嚴、肅雅,靈前擺放了死者生前喜愛的鮮花,還有曾孫女親手所繪的愛心圖畫等。

家屬在紙棺木上留言。(受訪者提供)
有別於傳統,安放死者遺體的棕色棺木並非木製,而是由瓦楞紙(corrugated paper)製成。瓦楞紙俗稱紙皮,是紙質包裝箱常見的用料,它比木質輕且有硬度,大小容易剪裁,也可在外部印刷不同色彩圖案及文字。
死者的孫女婿曾偉明(40歲,飲食顧問)受訪時告訴新加坡《新明日報》,家人商量後決定紙質棺木。「長輩們都同意這個做法,一位叔輩還參與了設計。」
據了解,年輕一輩希望能在棺木上寫下對往生者的心聲,如果用貼紙黏在一般木製棺木上,會比較不方便,所以有人提議紙質棺木,不但環保、還可以自行設計外觀,也能讓家屬在上面留言。

出殯前,家屬紛紛在紙棺木上留言。(受訪者提供)
家屬不僅在紙棺木印上100個「卍」字和法界,還有38個富貴花圖案,迎合阿嬤的喜好。
曾偉明也透露,喪禮按一般的指引舉辦,直到出殯前,家人才會在新款棺木上留言。
王金蓮的孫女吳淑恬(42歲,金融業)告訴記者,阿嬤性格開朗,平時也喜歡與孫輩開玩笑,就像朋友一般,靈堂照也是她自己挑選的。

家屬不僅在紙棺材印上100個「卍」字,還有38個富貴花圖案,迎合阿嬤的喜好。(受訪者提供)
冠病疫情期間興起
記者聯繫上負責喪禮的殯葬業者,即「獅城生命禮儀」創辦人陳銘城(55歲),他受訪時說,本地紙制棺木主要是在冠病疫情期間興起。
「當時,傳統棺木因原產地的生產受到阻礙,加上邊境管制措施造成了影響,業界擔心棺木供不應求,才開始想別的出路。」
陳銘城說,他的殯葬公司與本地的紙棺木生產商合作,目前平均一個月約有5場喪禮會用到紙制棺木。
陳銘城表示,紙制棺木仍需手工製作,所以成本與傳統的木製棺木相若。他說,最簡單紙棺木300元左右,加上蓮花等基本設計,要價600元以上,與簡單的木棺木差不多一樣價格。「如果設計上有更多的要求,價錢則貴一些。」
他還提到,木製棺木適合土葬,但如果是火化,紙制的棺木完全可以勝任,還可以減少大約30分鐘的火化時間。

家屬在紙質棺材上面留言。(受訪者提供)
憶起與阿嬤往事 孫女不禁落淚
死者孫女在靈堂上回憶起與阿嬤的往事時,也不禁落淚。
孫女吳淑恬受訪時就說道,她從父母口中聽說,自己還是嬰兒時,有一次差點從床上摔下,幸好阿嬤眼明手快,但卻導致自己受傷骨折。
死者的廚藝也相當不錯,生前還會烹煮五香、冬粉等拿手菜給家人吃。另外,死者也喜歡自己四處逛街,特別是到四馬路一帶廟宇為家人祈福。
吳淑恬說:「阿嬤也熟知全島巴士的路線,我們都說她是巴士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