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日,千禧一代的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助理教授 Andy Tay Kah Ping 接受了Today的專訪,介紹了來自貧寒家庭的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攻讀,最終成為助理教授的人生故事。
從寒門學子到大學教授
我現在是一名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的助理教授。而我此前從未想過,來自貧寒家庭的我,能夠有機會獲得這樣的職位。

Andy Tay Kah Ping助理教授,來源:Today
我的父母基本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他們教授給我的為數不多的「學術課程」就是如何寫字母。
這門課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很快父親就對我的各種問題感到不耐煩——我不明白為什麼小寫字母'a'不只是大寫字母'A'的縮小版本,就像字母'c / C'和'u / U'。直到多年後,我才了解到在長時間工作後面對一個」好奇寶寶「真的很耗耐心。

幼年家庭照,來源:Today
不過儘管我憑藉勤奮工作取得今天的成果,但慢慢的我也意識到,我的許多成就並不主要源於自己的努力或刻苦,而是受到其他因素和環境的影響。
「幸運兒」
我很幸運能夠在求學期間遇到一位支持我的學業和職業生涯的導師。我在大專時的生物學老師很努力地聯繫到一位在大學工作的朋友,並在我服完兵役後為我提供了一份在實驗室實習的機會,這是我走向科研道路的第一步。

正在做演講的Andy Tay Kah Ping,來源:Today
我在國大就讀時的本科導師為我寫了一份引人注目的推薦信,以幫助我申請研究生和獎學金。
我的博士導師讓我參與了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項目,並相信我能夠勝任。這個機會使我獲得了《福布斯》雜誌「30位30歲以下的精英」獎項,並為建立自己的研究實驗室樹立了信心。

來源:Forbes
我在國大的資深同事們也毫無保留地向我分享了一些技巧,並在撥款申請中為我提供了極大的支持。這幫助我獲得了國大頒發的「Presidential Young Professorship」,並於最近獲得了《海峽時報》頒發的「30 and under Young Singaporeans to watch」獎項。
除此以外,我也很慶幸我很健康,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出生在一個重視科學研究的國家。
傳遞「幸運」
我並不總是慶幸於自己的「幸運」。
小時候,我很羨慕那些有能力追求課外興趣、提升自己視野的朋友們,例如繪畫和出國旅行。我現在還記得當時自己無知的感覺,認為沒有這些經驗和機會,我可能一輩子都比不上別人。

來源:Education Corner
有著這些經歷,我可以很自然的與那些來自貧困家庭的新加坡青年內心不斷增長的不滿情緒產生共鳴。他們企圖通過艱苦工作提升自己的社會層次和地位,最後只發現自己仍然徘徊於底層。
新加坡政府已經開始應對日益嚴重的社會不平等問題。例如,政府增加了來自低收入家庭的理工學院和大學學生的財政補助。同時,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接受優質的學前教育,政府將在2022年之前將其在學前教育領域的預算增加一倍,達到17億新元。

政府資助學前教育,來源:CNA
但是,鑒於社會不平等的複雜性,我認為,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得到來自政府和整個社會的全方面支持,而非僅限於經濟上的補助。
分享「幸運」
提供幫助,緩解社會不平等的方法很多,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會是慈善捐贈或志願服務。而我的選擇則是在我所在的學術領域,儘可能幫助和指導更多來自低收入家庭,對科研展現出極大熱情和天賦的學生們。
許多國家的調查結果表明,來自較貧窮家庭的學生更難進入和停留在STEM學科相關領域(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儘管沒有新加坡的官方數據,但根據我與本地研究人員的交談,情況也大致如此。

STEM,來源:Channel 3000
因此,在過去的六年中,我一直在參加由紐約科學院舉辦的導師計劃,遠程指導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新加坡)的少數族裔和低收入家庭的大學預科學生。在項目中,我為學生提供有關大學申請的技巧,並指導他們參加科學競賽。
最近有一位非裔美國籍的實習生給我發消息,感謝我幫助他建立進入STEM領域求學的信心。他現在已經在一家頂級生物技術公司進行實習,並於今年獲得了自己的學士學位,這樣的好消息也激勵著我不斷前行。

來源:Online University
現在,我正在儘可能利用自己助理教授的身份來幫助儘可能多的學生。例如,我們最近與華社自助理事會(CDAC)在Zoom上合辦了職業發展課程。在線上課程中,我分享了有關大學和獎學金申請流程的信息,也提供了一些寫簡歷和面試的技巧。
作為該研討會的後續活動,我正在與CDAC討論向低收入家庭學生提供研究機會的可能性。目前我們計劃舉辦一些實驗室參觀活動、為期一天的實驗室工作跟蹤以及為有更多熱情的學生提供三個月的實習機會。

CDAC會議,來源:Today
除了CDAC進行的指導計劃之外,我還指導國大Engineering Scholars programme 項目的學生,分享了有關研究生申請和平衡工作生活的經驗。
我非常樂於通過指導來傳遞這些優質的機會,因為我本人今日的成就極大程度上得益於導師們的教導。而看到那些開始時信心不足、最後卻能在STEM領域做到出類拔萃的學生們,我的內心也感到由衷的欣慰。
其實導師指導可以有多種形式,並且大多數教授們都可以且樂於為年輕的學生們提供一些幫助。最近,我聽聞我的科研推廣計劃已被納入國際科學推廣組織計劃。有了這筆資金,我也希望能夠為更多國大研究生提供指導,讓他們也可以傳遞這份善意,幫助更多高中和poly的學生。

來源:NUS官網
以上就是Tay Kah Ping助理教授的自述,正如他分享的那樣,許多時候很多學生具備進入研究領域的熱情和能力,卻缺乏合適的引導。現在國大也有各種學生互助和導師指導的項目,大家如果有這方面的需要也千萬不要害羞,與優秀的前輩們進行交流,也一定能收穫到不一樣的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