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zy Rich Asians 看過了嗎?
去新加坡的飛機上,我看了,很應景。
整部電影最大的彩蛋是,發現女主的有錢女朋友的家,真實地是一個朋友的朋友家,我的這個朋友借他的朋友家辦了wedding party,我那麼有幸參加,這應該是鄙人跟有錢人靠得最近的一次了吧。
餘生都會越走越遠了大概。哈哈哈。
新加坡,在大家的印象里又是怎樣的存在呢?誠然,如 Crazy Rich Asians 那般光彩奪目,明艷照人,新加坡是有錢人的新加坡。看到很多網紅博主去一次就必要介紹當地的米其林餐廳,然後順帶吃個路邊攤,會自作多情地留一句,豐儉由人,顯得有多懂新加坡的風情似的。
可是拜託,大多數的新加坡人並不知道江振誠是誰(儘管我個人非常欣賞他),也真心不 care 哪家法國的餐廳來了又走了,多少間餐廳排名世界 Top 50。真正懂得欣賞她的人,會知道她的根基在甘榜 (馬來語:Kampung,意思是「小村子」) ,在接地氣的小販中心裡,在樸素又粗野的 hawker food 里。那些路邊攤不是米其林的 side kick,他們才是新加坡的大主角。
原諒我即使寫篇遊記/食評也容易較真,因為想把自己在乎的事情做好,才會那麼受不了有些人的不知所謂。也只希望吸引到跟我有同樣執念的人。That's all!
Sorry to say,在我看來,那些高大上的料理簡直有違克勤克儉的新加坡精神。
什麼是 hawker food 呢?
hawker 的中文是小販。在新加坡全島,尤其是人口密集的社區里,會有一大間開放式的(所謂開放式,因為沒有空調,但屋頂是有的

)小販中心(hawker centre)。在這樣子的中心裡,通常有一間間、大約幾十間的小販攤位,售賣各種食物,幾乎每間小販中心都會有賣的:雞飯、蝦面、炒米粉、魚圓面、印度炒麵、馬來滷麵,很多很多,通常還有幾攤賣些飲料,點心,好像潮州的粿、油條、包子、咖喱餃、甜品、仙草、豆花水。而這些非常日常的食物,價格也非常低廉,基本上就是老百姓從早餐到宵夜都離不開的。通常相對熟食的這一邊,旁邊都會有另一區域賣蔬菜水果和雞鴨魚肉。再再綜合一些的小販中心裡還有一些便利生活的攤位,例如裁縫啦、五金店啦、賣紙錢紙房子的啦

。總歸是個很有生活氣的場所。然後這些再普通不過的食物,就稱為 hawker food!
我反正單方面宣布,新加坡有這些 hawker food 就夠了!
在小販中心裡,我們都叫攤販 auntie, uncle。「auntie,我要一碗肉脞面,3塊錢的,要面薄,要甜醬不要辣。」
個人訂製是這麼來的。
現在,雞飯儼然已經是新加坡 hawker food 的名片了,有跟 Gordon Ramsay 比贏過的雞飯攤,有最便宜的米其林雞飯攤。
雞飯我想放一放再寫。在我心中,雞飯終歸還是太神聖,你可以隨隨便便吃一頓兩頓,但不能隨隨便便地說啊。
很多年前,吃過一次在馬六甲的、被某老饕推介的雞飯粒,真是大跌眼鏡。好歹馬六甲我也去吃過五六七八次了,雞飯粒我有自己的收藏,竟還是踩雷在權威手上。
審慎再審慎,想推介幾道可能還不為大家太熟悉的 hawker food。與之他們,我是有感情的。
滷麵 Lor Mee

這一碗滷麵,我在 instagram 跟了一陣了。我自以為這個擺盤一定是有設計過的。
攤主 uncle 煮完面,淋上鹵擺上料,傳給 auntie,auntie 詢問我的口味後,堆上辣椒醬、蒜蓉、小辣椒碎和小蔥段,最後的這些 garnish 的布局我感覺生動至極。破碎的碗口和沒有抹乾凈的碗沿,漫不經心地零落,卻都是極好的。
我接過這碗面,心裡已經很高潮了,不枉費我坐了五小時飛機和一個半小時巴士加地鐵。看久了精心布置的法餐擺盤,不覺得這碗奔放又粗野的滷麵更楚楚動人麼?讓我選的話,我反正會翻滷麵的牌子,反覆翻。

有些滷麵的鹵裡面是有大腸和大腸味的,這碗沒有,只是清甜的豬肉湯,加了五香粉,用雞蛋和黍粉調出厚度,我認為成果是平衡得不錯的,配上黃面。而他們家配的料真的可謂壯觀了,雲吞吃得出是當天炸的,五香和魚餅也都很新鮮,鮮有的傳統的滷麵會加一點點小塊炸魚片,他們倒好,上了一整片妖冶的炸魚皮,爽!
且小碗3塊、中碗4塊、大碗5塊的價格,讓人真的很讚嘆勞動人民的智慧,這碗面的精氣神,讓你吃完就可以直接去地里「鋤禾日當午」了有沒有。
Keng Heng Teow Chew Lor Mee |
505 Beach Road, Golden Mile Food Centre, Singapore 199583
這間小販中心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裡面至少還有一攤蝦面也很值得一嘗。

椰漿飯 Nasi Lemak

這段日子我的最愛是椰漿飯。椰漿飯,next to 雞飯,又是一道專注於 basic 的食物。所謂 basic,只有兩樣事,椰漿飯和 sambal 醬。
椰漿飯,要鬆軟但不能濕答答,浸潤了椰漿和斑斕葉的香氣;配上偏甜口的 sambal 醬,甜、咸、鮮、辣得到平衡,就是上乘的椰漿飯。
而其他的標配:江魚仔,花生米,黃瓜,炸雞翅(還有別的選擇),有時候對好的飯來說,反而是 distraction 多過 complement。
感謝國內的快遞,也能買到東南亞的斑斕葉了,這在十年前大概是無法想像的。

等待斑斕葉運輸的過程中,我已經來煞勿急地煮了一次椰漿飯,用了最簡易的電飯煲方法。
(三人份)
300克米
200克椰漿(我用的是低脂的市售椰漿,如果用新鮮榨取的,或者厚的市售椰漿,要酌情增減用量)
160克水
一撮鹽
一起放進電飯煲,像尋常煮飯那麼操作,飯煮好跳到保溫狀態的時候,可以放進打好節的斑斕葉,悶一會兒。

接下去要潛心研究怎麼製作 sambal 醬,材料已備齊

最近看到一個非常有誠意的 blogger(www.foodcanon.com),專寫新馬的料理。mark 一個他的 sambal 醬 recipe:
原料
500克紅蔥頭
500克洋蔥,切條
50個干辣椒
50個新鮮辣椒
200克江魚仔
5大勺糖
5大勺椰糖
1小勺鹽
3大勺羅望子醬
500毫升油
方法
1. 攪碎紅蔥頭和辣椒。
2. 炸江魚仔。約1-2分鐘。待用。
3. 加熱炸過魚的油,炒攪碎的紅蔥頭泥,約10分鐘。
4. 加入攪碎的辣椒醬。
5. 加入糖、椰糖、羅望子醬和鹽,嘗味道、調味。
6. 微沸15分鐘。調味。
7. 加入洋蔥和炸過的江魚仔。再煮5分鐘,關火。

這碗椰漿飯出自某個很有名氣的店,沒有想要推薦。
最上面開頭那碗親測還行,來自:
Village Nasi Lemak Bar |
57 Circular Road, Singapore 049412
腰子面線 Mee Sua

這個不能算是很典型的新加坡 hawker food,但卻也是隱匿在鄰里的一碗小麵食。
新加坡的華人以祖籍福建省居多,他們對腰子和面線的處理,跟台灣的蚵仔面線(不過一個是腰子,一個是大腸)如出一轍,可貴的是,這一口腰子沒有一點騷味,且真的配得上說是脆滑爽口。而且在腰子的口感剛剛好的同時,他們的面線也是一點也沒有糊爛。恩,我不清楚蚵仔面線是不是意在糊爛的面線,但也許我吃到的都是預煮好的,個人會更欣賞這樣子有口感的用筷子吃的面線。
很多時候我在魔都想念這個味道,找了半天會叫一碗醬爆腰子拌面,卻是另一副模樣。

有些東西在那裡很久很久都不會變,可有些事情你只是一轉身就變了,朋友說,你吃個腰子面線,幹嘛灌大家雞湯呢,可人家的腰子面線真的是雞湯底的。
那天,新加坡的常規天氣。想想魔都的陰雨綿綿,再曬也是享受。
回家後又讀了一下李光耀生前的訪談錄,發現他小時候就住這附近一帶,意外地走了一段偉人可能也走過的路,致敬,我覺得這樣的巧遇好幸福。

Seng Kee Black Chicken Herbal Soup |
467 Changi Rd, Singapore 419887
印度豆餅 Dosa /印度香米飯 Biryani Rice

Biryani Rice 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印度族的 hawker food。
坦白說近來我才慢慢學會了欣賞他,這碗飯里有丁香、有八角、有孜然,有茴香籽,且都是完整的一顆顆一粒粒在飯里,這香氣真的不怎麼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