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印象(下)——野性獅城

2020年03月14日   •   3萬次閱讀

註:文中圖片、動圖未經說明均為作者拍攝,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一隻巨蜥正大搖大擺迎面向我走來 新加坡印象(上)——繁華都市

當你看到這篇推送的時候,我已經回到了哈爾濱的家中。回想新加坡,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莫過於良好的生態環境。在上一篇推送里,我介紹了新加坡這一國際大都市的熱鬧喧囂,這次我將帶大家看看我在新加坡所遇到的野生動物。鱷魚、巨蜥、水獺、猴子和各種鳥類,新加坡到底是花園還是動物園?

作為熱帶雨林氣候的赤道島國,新加坡一直以「花園城市」而聞名世界,整個國家擁有約50%的綠化覆蓋率。良好的生態系統非常適宜人類居住,同時也為動物們提供了家園。

2018年BBC紀錄片《野性都市》展示了世界各地生活在都市中的動物們,其中第一集開頭便提到了生活在新加坡市中心的水獺。水獺家族們穿梭於城市中,以捕魚為生,在這個幾乎所有野生動物都受到保護的國度,日子過得悠然自得。難怪有人說,「在新加坡,我想當一隻水獺」。

截圖來自BBC紀錄片《野性都市》

一隊騎行的市民正在給水獺家族讓路

《野性都市》中的小片段展示了水獺在新加坡城市中的愜意生活。 BBC紀錄片《野性都市》片段,視頻源自微博

在一個周末的早晨,我在返回公寓路過一個水溝時,只聽浩浩蕩蕩的腳步聲從水溝里傳來。我低頭一看,只見一群水獺正過來覓食,看來是一家子水獺一起出來吃早餐

水獺

平日去學校的路上都會路過這個水溝,不過之前沒發現這裡還有魚。水獺家族在這個水溝里大快朵頤,吃得非常痛快。不過水獺吃魚只吃魚頭,水獺走後總能看到無頭魚屍漂浮在水面上,因此也招致了一些人的反感。

吃魚的水獺

由於新加坡是一個國土面積非常有限的島國,四面環海,因此解決淡水問題至關重要。城市裡經常能看到一條條水溝,這些水溝會通往蓄水池,然後凈化處理循環利用。實際上,憑藉著世界上頂級的雨水收集、污水處理和海水淡化系統,新加坡解決了部分淡水需求,並逐步減小進口淡水的比例。

其實新加坡除了水獺,還有許多其他野生動物。比如說,就在我公寓附近的這個水溝,除了水獺我還發現過巨蜥、蒼鷺、白鷺等野生動物。

還是那個我上學路上的水溝,有一天早上我看到有人正在拿手機對準水溝拍照,我也湊過去看了看。走近一看發現,好傢夥,看到一隻體長約2米的巨蜥正緩慢爬行!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野生蜥蜴讓我非常興奮,趕緊掏出手機拍到了如下畫面。

體型碩大的巨蜥 由於經常能看到野生動物,我還特意給我的微單相機買了個超級廉價的長焦鏡頭,以求拍攝到更好的野生動物照片或視頻,每天上學的路上看到這些大蜥蜴爬來爬去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另外一隻巨蜥

新加坡天氣炎熱,這隻巨蜥正下水游泳,以尋得一絲涼爽,之後又趴在地面曬太陽。這種巨蜥尾部有黑黃相間的環紋,同時黑色環紋上常有小黃斑;四肢強壯,趾上有銳爪;其背面有小黃斑,因此被稱為「五爪金龍」。巨蜥在中國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非常稀少,沒想到在新加坡幾乎隨處可見。

游泳、曬太陽的巨蜥

由於這個水溝里有魚,經常會有蒼鷺、白鷺之類的大鳥過來捕魚覓食。

蒼鷺也叫灰鷺,是我在新加坡遇到的體型最大的鳥類,經常能在水邊看到這種大鳥,其頭後的羽冠仿佛是一條小辮子。

蒼鷺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相信很多人聽說白鷺這種鳥都是因為這句詩。白鷺是一種比蒼鷺小一些的中等體型的鳥類,以小型動物和昆蟲為食。有一天上學的路上正好看到路邊的水溝里有兩隻白鷺,於是就有了如下的畫面。

兩隻白鷺 就在我所住公寓的樓下也時常能看到一些小動物,比如說樹上的這隻小鬣蜥。鬣蜥科的動物頭背部有細小的粒鱗,外觀上與其他蜥蜴有顯著區別。

小鬣蜥

一個周末的傍晚,當我回到公寓時發現一隻小蜥蜴正在我樓下的草地上捕食,看起來十分有趣。

捕食的小蜥蜴 新加坡植被茂密,因此經常遇到松鼠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一天早晨,我打開房門後發現一隻松鼠在我門口,不過正要給它拍照,它就被我嚇跑了

樹上的小松鼠

在校園裡,我也時常能見到野生動物。一天早晨,當我進入實驗室,發現窗外正佇立一隻犀鳥,令我非常驚喜。犀鳥原本是新加坡土生土長的鳥類,不過因為捕殺和棲息地消失,犀鳥在新加坡絕跡了200年。為了讓犀鳥重新回到新加坡安家落戶,新加坡還人工修建了一些犀鳥巢穴。經過幾年的努力,2009年開始新加坡終於又出現了犀鳥。希望之後能有更多犀鳥回到新加坡。

窗外的犀鳥

壁虎在蜥蜴家族中顯得非常嬌小,其中包括世界上體型最小的爬行動物,在新加坡十分常見。尤其是夜裡,經常能在學校燈下看到捕食蚊子的壁虎。我居住的房間裡也經常能看到壁虎,我對壁虎非常友善,希望它們能把我屋子裡的蚊子都趕盡殺絕。通常見到的壁虎都是白色或透明的,不過也見到過下面這種顏色較深的壁虎。

校園裡的壁虎 有一天從實驗室里出來正要下樓吃飯時,發現樓梯上有一隻猴子。不過這隻猴子沒有左手,看來是個小可憐

校園裡偶遇的猴子 在新加坡最北部有一個雙溪布洛濕地保護區,保留了非常原始的生態環境,同時也有很多動物在此居住。

一進入保護區就能看到門口的屋頂上有很多蝙蝠,眾所周知蝙蝠晝伏夜出,我白天去的時候這些蝙蝠還都在睡覺,偶爾會動一動。

屋頂的小蝙蝠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人們對蝙蝠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因為蝙蝠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甚至有人提出了將蝙蝠趕盡殺絕的號召,簡直不可理喻。事實上,蝙蝠在生態系統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亂捕濫殺野生動物破壞生態系統,最終還是要人類來埋單。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對待野生動物敬而遠之,摒棄食用野味惡習,打擊捕殺、販賣野生動物才是長久之計。

保護區里經常能看到路邊的「當心鱷魚」警示牌。這裡臨近柔佛海峽,遊客時常能看到灣鱷。灣鱷是一種鹹水鱷,是世界上最大的鱷魚,也是世界是最大的爬行動物(還記得世界上體型最小的爬行動物屬於哪類蜥蜴嗎?

1/2
下一頁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