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六家傳統養魚場首次將漁貨引進超市售賣

新加坡鮮農總會協助本地農場維持市場競爭力。在總會的推動下,本地六家傳統養魚場就首次將漁貨,引進超級市場售賣。
楊升彊的父親養殖羅非魚,至今已有近30年。父子倆通常會在漁港售賣漁貨,但往往無法同更便宜的進口魚競爭,他們曾經長達兩個月沒有生意。
興興漁場業主楊升彊說:「在新加坡鮮農總會進來了之後,它打開了我們銷售渠道,然後把新加坡全部的供應商都叫了起來。我們每年的供應已經增加了100%。」
在這項計劃下,興興漁場和另外五家水產業者合作,分攤營銷、分銷和物流支出,以降低整體成本。這些本地漁貨現已在全島14家職總超市出售。
新加坡鮮農總會總裁張國健表示:「這正是我們感到欣慰的原因,我們看到了品牌集合,標誌著農場能夠合作,迎合買家所需的供應量,讓我們可以跟更大規模的合同和在更大的市場中競爭。」
平價集團總監(生鮮及冰凍食品)張雋飛說:「這是我們第一次與當地的聚合商合作開展項目,新加坡鮮農總會的實際作用是幫助小型農場聯合起來,創造單一的聯繫點後,讓我們可以據藉此擴大規模。」
這項計劃有望幫助更多本地農場,協助農夫維持生計的同時,也可進一步加強國家的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