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接受23種慢性病護理病人 將能用保健儲蓄支付醫藥費

今年下半年開始,在家中接受23種慢性病護理的病人,將能動用保健儲蓄和靈活保健儲蓄計劃支付醫藥費。
衛生部長王乙康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部門開支預算時宣布,患有慢性疾病管理計劃下23種慢性病的病人,可以根據病情的複雜程度,每年動用保健儲蓄戶頭中的500元或700元來支付醫藥費或門診費用,這也將涵蓋病人在家中看診或驗血的費用。
此外,年齡在60歲或以上的年長者也每年也可以動用靈活保健儲蓄計劃的300元支付醫藥費。
另外,冠病疫情暴發期間,在慢性疾病管理計劃下,衛生部允許患有23種慢性病病人在接受視訊問診時,動用保健儲蓄和社保援助計劃的慢性病津貼。當局將在疫情後繼續為病人提供津貼,並在稍後公布更多細節。
為了讓更多臨終患者在家中接受慈懷護理,王乙康也宣布,衛生部將允許更多業者在提供護理時,為病人申請保健儲蓄索償。預計,這每年將能讓超過200名病人受惠。
陳篤生醫院接下來將同托福園合作展開試驗計劃,為病人提供及時和無縫的慈懷護理,當局也將簡化撥款程序,讓業者能靈活為病人提供所需的服務。
另一方面,衛生部今年將為保健基金注資15億元。此外,衛生部將為那些面對經濟困難,且配偶是新加坡公民的永久居民酌情提供醫藥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