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城圖書館歡慶成立十周年 楊莉明吁更多人加入志願團隊

本地首個完全由民間資助,義工管理的圖書館唐城圖書館歡慶成立十周年。通訊及新聞部長楊莉明呼籲更多人和組織加入志願團隊,希望到了2026年,活躍義工人數能增加到6500名。
以推廣中華文化和藝術為主的唐城圖書館慶祝成立十周年,通訊及新聞部長楊莉明切下蛋糕,同出席的圖書館義工一同歡慶這個裡程碑。圖書館管理局下來將繼續同夥伴機構合作,推出活動和資源來推廣華族文化。
楊莉明說:「唐城圖書館今年將推出一系列加深國人對於華族文化了解的活動, 包括中醫藥保健課程和華樂,還有華族戲曲工作坊。」

人工智慧下棋機器人。(圖:潘曉君)
唐城圖書館的營運過去十年由觀音堂佛祖廟資助,觀音堂已承諾在下來五年繼續資助圖書館。這個由義工管理的圖書館自2018年以來,志願者人數已倍增到將近300人。他們的工作包括排書本、回答詢問等。
繼唐城圖書館之後,其他圖書館也開始採納類似的志願者管理模式,包括蔡厝港圖書館和榜鵝區域圖書館。
下班後到圖書館幫忙 不覺得累
75歲的徐秀明告訴《8視界新聞網》,她多年前每個周末都會花兩、三小時車程,到大巴窯圖書館給孩童講英文故事,風雨不改地堅持了近20年。
2013年,她得知唐城圖書館需要義工,就決定過來幫忙。「我有業餘時間,我也想回饋社會。我覺得做義工是非常愉快的。」

75歲的徐秀明是唐城圖書館的第一批義工。(圖:潘曉君)
徐秀明說,自己當時還是學前教師,因此下班後會在傍晚過來,將歸還的書分類,排上所屬書架,也負責協助訪客歸還書籍等工作。
她笑說:「不會累啦,只是排書,而且圖書館很安靜,可以減壓,可以自我放鬆,外面那麼吵。」
她認為,在圖書館服務能讓她接觸各類書籍,比如書法、中國文學、詩歌等,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拓寬了她的視野。
教導如何利用回收材料製作手工藝品
62歲的李提愛則在2016年開始到唐城圖書館幫忙教手工,參與者有機會利用回收的材料製作手工藝品。她認為當義工令她獲益良多。
「你每次要教人家手工,你就要有愛心,還要有耐心,因為他們(樂齡人士)會重複地問,可能記不住,可能從來沒做過,你就要鼓勵他,不能一次把他嚇跑。」

李提愛。(圖:潘曉君)
57歲的隨筆南洋讀書會會長王華磊表示,由於每個月都會在唐城圖書館辦導讀活動,他幾乎每周都會讀一本書,努力自我提升。
「我們很希望對公眾有所引導,不停留在膚淺的東西上,對於經典文學、財經理論、社會學理念,慢慢地提升欣賞的品味。」

隨筆南洋讀書會會長王華磊(中)。(圖:潘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