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生病有個心照不宣的傳統: 「小病熬熬就過去了,大病......還是買機票回國吧!」

雖說錢不比小命重要,但是能少燒一點還是少燒一點吧?
在新加坡看病,拿到帳單的那一刻簡直是.......本地人會沉默,外國人會流淚,簡直是喪心病狂!

咱們就拿國內跟新加坡的新冠檢測費用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國內新冠檢測渠道分兩種,一個是主動上醫院做,一個是全民社區檢測。
據椰友發來的消息,主動檢測的只要交個人民幣100塊,而社區安排檢測的那種,根本就不用錢!

而在新加坡的主動檢測費用...... 椰子這邊收到的消息是,從180新幣到270新幣都有。也就是說換算成人民幣至少得900大洋起!
然鵝偏偏,每次就是有人不清楚新加坡治病的行情,懵懵懂懂地進了醫院,結果......悲催了。
來新加坡檢測+隔離+住院,最貴能花光存款!
有個椰友後台私信椰子,吐槽自己今年真的是時運不濟......

前陣子新冠疫情比較猛,他來新加坡之後確診感染。之後他的錢包就開閘了
檢測費:270新幣
14天專用設施隔離費:2000新幣
住院:一天病房最便宜203新幣
這個椰友算是相對健康的,在醫院,他為了保險住了差不多14天就出院了。
然後他回家自個敲了敲計算機,這一趟下來花了差不多5112新幣,也就是說人民幣將近2萬5560元。

來源:idn
2萬多人民幣,他還是挺心痛的。
不過他說他有的病友,一度住到加護病房,進去兩天就去了1720新幣,人民幣8600元。
還有身體素質比較差的,至少得留院治療、觀察一個月那種,光是住院費就得去6090新幣!
還是按最便宜的病房來算的。

來源:海峽時報
最後這個身體比較弱的小伙出院後,為了告別這種慘痛的教訓,三天兩頭就到公園跑步,在家健身。
人家說:
「在新加坡生病就是燒錢,這次是新冠下一回指不定是什麼,一夜暴富就不指望了,練練身體看能不能下次少折騰點(其實就是少花點)。」
這小伙子的覺悟真高!
確實在新加坡,身體好不生病,就已經是最大的省錢絕招了。

除了新冠這種流行病,其實那種日常的常見病也挺折騰人的。
或者可以說,在新加坡只要你上醫院做手術,那沒花個人民幣大幾千都走不出門的。
外國人在新加坡生(hua)病(qian),太苦了!
跟外國小夥伴聊到在新加坡看病,感覺就好像掀開了一部新加坡的血淚史一樣......
預約複診時間被拖9個月的
@小明82
「ZY醫院太誇張了吧!我今年10月去看的眼科,預約明年1月回去複診。結果醫院剛把我的預約改到2021年10月,這是什麼鬼操作?!」
有人回復他說:
「這個情況正常啦,基本非緊急預約的都可以推遲6到12個月。」

植牙不知道選哪裡
@KopiCC
「前段時間在私人診所看牙,因為牙根已經斷裂,醫生強烈建議拔牙,然後植牙。
拔牙在哪拔都無所謂,但植牙這麼一大筆花銷,而且要至少保證好幾年沒事吧,不放心隨便在住家附近診所做。

對新加坡醫療系統還是不熟,只知道政府醫院要等好久才能排上,但除此之外,在平均技術的可靠性上(個例除外啊),公立還是私人診所比較放心呢?
求推薦補牙或者做牙冠/根管比較好的牙醫。新冠肆虐感覺沒法回國補牙了,跪謝!」
接生早產嬰兒至少20萬新幣
@羅哈妮
「沒有政府補貼的話,早產寶寶基本要20萬新幣起跳,差不多人民幣100萬。
如果寶寶是新加坡人,那政府可以補貼15萬新幣,自己也還是要給個5萬新幣,差不多人民幣25萬。」
新加坡的早產兒一出生就至少6位數了。
特別是外國人的早產兒帳單,在新加坡絕對不陌生。
中國父母:在新加坡發起輕鬆籌,他女兒需要在重症監護待100天,一天至少2000新幣開銷。

越南父母:孩子也就早產3個月,住院104天,最後帳單要給22到26萬新幣。
也就是人民幣100萬起步。

英國父母:去年3月新加坡來了一對英國夫婦,准媽媽威爾金森的情況跟羅哈妮差不多,寶寶叫做羅肯,生下來才滿24周,也是早產。
然而威爾金森夫婦拿到的醫藥費帳單高達24萬9400新幣。

逼近25萬新幣,人民幣約125萬新幣。。。
最後這對夫婦是通過眾籌才回到家,他們心裡也是苦啊。
得甲溝炎的
@Bb 「老公甲溝炎做手術花了600多新幣,手術完了他跟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 ——十分懷念澡堂的修腳師傅!」

咳嗽的
@南方以南
「姐去年咳嗽幾個月被家庭醫生refer到一個specialist,做了全套生化檢查後沒有發現任何病因又被這個specialist refer到另一個管喉嚨的specialist,那廝給姐做了各種檢查後竟然就開了一盒阿莫西林。 病當然沒有治好,害姐又多咳了幾個月,花了700多新幣,nnd!」
排號得等半個月的
@ Lucyyyy 「我脖子上長了個小東西,結果轉診去專科,告訴我要排半個月!本來長了東西就很忐忑,想想要等半個月就覺得心裡沒底。 我就直接回國看了,中國大夫看了下就說是脂肪瘤,在門診20分鐘就切除了,才花了幾百塊錢。

發燒就吃班納杜panadol的
@youyou 「發燒反反覆復不好,嚴重耽誤學習,這新加坡醫生使了好大勁給我開藥,回家一查——土黴素。這藥也太有年代感了吧,感覺中國都不吃這個藥了。 醫生不給打退燒針,退燒就吃Panadol。最後,我硬是靠多喝水,硬是靠自己小強般的意志存活下來的,後來就總是掛科,懷疑是不是腦子燒壞了?」

可以說,如果家裡有人身體不好,因為先天病或者常見病等經常需要跑醫院的話。
經濟能力普通的家庭,根本負擔不了醫院帳單。
單是早產兒,外國人就要給20萬新幣,至少100萬人民幣。
如果以EP+SP的組合家庭,月收入共7500來看,一個月扣除房租、伙食、雜費等等,省下3000新幣。 純攢個3年都不夠還錢......
就連本地人都驚呼,新加坡看病太貴了!
外國人覺得在這裡看病太貴太苦,然鵝這新加坡的醫藥費,就算是本地人也hold不住的。
記得之前,有位園丁安哥去拔牙,折騰了9個小時最後花了近700新幣。
這位安哥的情況就跟上邊求推薦植牙的大哥有點像,就是蛀牙斷了。
然後他預約了綜合診所拔牙。

*示意圖
結果不知道怎麼,張著嘴,躺了一個多小時後,突然接到通知說要轉去給全國牙科中心。
然後這個安哥就一臉懵波,騎著電動車,嘴唇都裂了,還咬著棉花地去了全國牙科中心。
繼續等了5個小時才拔上牙。
這次手術還挺順利,等收到帳單安哥瞬間又傻眼,竟然還高達近700新幣?!

雖然Medisave能支付拔牙費,安哥還是覺得太!貴!了!而且,他自己也要花100多新幣。
牙疼是治好了,怎麼拔完牙,心這麼疼呢?

2021年最新版!新加坡私人醫生麻醉、住院收費標準
前天,新加坡衛生部公布了在新加坡看病的最新收費標準!

這次的收費標準設定範圍主要有2方面,一個是信息量超大的2021年新加坡私人醫生麻醉跟住院問診收費標椎!

另一個是在新加坡做牙科手術的平均收費標準!
咱們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