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30日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直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初期,人們激烈爭奪個人防護裝備等器材,一些國家甚至阻截原定要送往其他地方的物資。如今,疫苗供應不夠快,可能造成相同情況。
他提醒,各國在應對國內問題的同時,應以更廣闊的眼界,攜手解決共同問題,若是各自為政,將使所有人陷入困境。
「我認為,這既需要政治領導人的勇氣、遠見,也要他們願意作出政治表態,說服人民,這是將國家利益置於首位、致力同其他國家一同增進民眾利益的方式。」
李顯龍昨日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發表演說,針對論壇主席布倫德詢問希望傳達什麼信息給與會的國家領導人,作出上述提醒。
往年都在瑞士達沃斯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特別年度會議,今年5月將首次在新加坡舉行。
李顯龍表示,隨著邊境關閉和封鎖,各國經濟急轉直下,數百萬人在維持生計上面臨巨大壓力,唯有靠著前所未有的政府緊急撥款和預算案刺激措施,為企業、員工和家庭提供一線生機。
「但這些非常措施不可能無限期維持,如今能寄望的是,隨著疫苗普及和各國在抑制病毒上取得進展,新冠病毒限制措施可逐步放寬,各國經濟也將隨之回彈。」
他建議,各國應合作制定一套標準化且牢靠的系統,來核查訪客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和疫苗接種記錄的真實性,以便重新開放邊界和恢復國際旅行,推動全球經濟復甦。
另外,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全球經濟今年將恢復增長。李顯龍指出,儘管產出不會回到新冠病毒前水平,但仍值得慶幸。
他認為,要恢復經濟增長,各國不能安於回到原狀,要把眼光放得更遠。
「在國內,政府和企業須合作開拓新市場和開發新科技。在國外,各國則須加強國際合作框架。」
他說,長遠而言,各國也應共同努力,更新和加強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機構,並制定新規則來管理和促進新經濟活動,如制定新的電子貿易規則,以維持數碼經濟的增長。
李顯龍也提及,全球經濟如今進入新階段,新冠病毒疫情暴露了哪些企業和工作必須被淘汰,由新增長領域和更好的工作取而代之。各國政府將面對更大壓力,被迫採取保護主義和本土主義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