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左)和李顯龍總理去年在新加坡舉行東協峰會期間會面。(海峽時報)
作者
沈澤瑋
加拿大近來淪為中美博弈的「夾心人」,和中國之間的外交博弈不斷加劇。繼兩名加拿大人在中國被逮捕後,這周又有一名加拿大人因涉嫌走私毒品而被判死刑。
被逼緊的加拿大總理特魯多(Justin Trudeau)過去十年天來,給全球領導人打電話「找救兵」,試圖向中國施加國際壓力,爭取中國刀下留人並釋放加拿大公民。
李顯龍:冷靜友好地解決,避免事件進一步升級
昨天,我國總理李顯龍也接到電話。
據早報網報道,總理新聞秘書發出文告說,李顯龍總理在1月17日接到了特魯多的電話。兩位總理討論了特魯多總理去年11月對新加坡進行工作訪問、參加第33屆東協峰會及系列會議後,新加坡和加拿大之間的合作。
特魯多也向李顯龍說明加拿大和中國之間正發生的爭端。總理新聞秘書文告說:
「李顯龍總理提及,所有國家在處理涉及外籍公民的案件時都依循正當法律程序,並且能讓外界視為是依循正當法律程序的重要性。」
總理表示,
「希望事件能通過冷靜、友好的方式解決,避免進一步升級。」
沒有意外。
「依循正當法律程序」——這個表述與新加坡政府一向依循「law by law」的主張是一貫的。我國也一向主張「冷靜、友好」地處理雙邊爭議,就像和馬來西亞因水域和空域問題起紛爭,我國一再強調冷靜處理。
另據《海峽時報》報道,加拿大總理辦公室官網發布的信息說,加拿大和新加坡領導人商討了有關「兩位加拿大公民被拘留和判處另一名加拿大公民死刑的事件」,同時就「保衛國際準則的重要性,包括外交豁免權,司法獨立和尊重法治」進行了討論。
加拿大:獲美英澳和歐盟各國支持
除了李顯龍之外,特魯多也已和多國領導人通過電話討論加拿大和中國的爭端。他們包括芬蘭、阿根廷和紐西蘭領導人、歐洲理事會,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

加拿大外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法新社)
據中國媒體報道,加拿大外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日前稱,已獲美英澳和歐盟各國支持,站在加拿大一方的盟友名單為:德國、法國、荷蘭、歐盟、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
加拿大醞釀施加國際壓力,中國外交部表現淡定
面對加拿大壯大聲勢、醞釀施加國際壓力的行為,中國外交部表現得十分淡定。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網際網路)
發言人華春瑩16日回應說:
「一點都不擔心。我想在這個問題上,加拿大的盟友用十個手指頭都可以數得出來,它們根本代表不了國際社會。對於走私販毒這樣社會危害性極大的嚴重罪行,我想國際社會的共識是嚴厲打擊懲處。」

華為財務長孟晚舟。(網際網路)
加拿大和中國的爭端始於去年12月1日。加拿大依據美國和加拿大引渡條約的要求,逮捕了中國華為財務長、創辦人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引發了加拿大和中國之間的「人質戰」 。

前加拿大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加拿大商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法新社)
接著,中國在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的名義下,逮捕了兩位兩名加拿大公民——前加拿大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加拿大商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

1月14日,中國大連中級法院對加拿大籍被告謝倫伯格走私毒品案進行審理和宣判,判處謝倫伯格死刑。(法新社)
本周一,兩國爭端進一步加劇。中國法院判處一名涉嫌在中國走私毒品的加拿大公民死刑。被告是36歲的謝倫伯格(Robert Schellenberg),他去年11月一審被判15年徒刑,沒想到提出上訴後,二審判得更重,從坐牢15年變死刑。
加拿大對此表不滿,杜魯多指中方此舉是「任意裁決」。外長方慧蘭表示表示,她已跟中國駐加拿大大使盧沙野接觸,要求中國免去謝倫伯格的死刑。方慧蘭還說,她下周到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時,將首要提及中國羈留多名加拿大人。

中國駐加拿大大使盧沙野。(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官網)
中國大使:加國扣留孟晚舟 猶如被「朋友從背後捅刀」
盧沙野很不欣賞加拿大的做法。他呼籲加拿大停止招攬國際支持,並認為把事件帶到達沃斯不是一個好主意。
他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公開地打『口水戰』可能會激化矛盾,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據星島環球網報道,盧沙野又形容,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扣留一事,猶如遭「一位朋友從背後捅了一刀。」
盧沙野說:
「在西方國家中,中國人民認為加拿大是最好的朋友,比如白求恩醫生就是一個中加友誼的象徵。正因為中國人民把加拿大視為在西方國家中我們最好的朋友,所以在發生孟晚舟事件後,中國人民在感情上受到很大的傷害。在中國有一句俗話叫『為朋友兩肋插刀』,但現在很多中國人的感覺像是『被朋友背後捅刀』。」
盧沙野還加碼警告,如果加拿大以國家安全為由,執意禁絕華為的5G網絡,或會招來報復行動。
不選邊站是上策
兩個政府吵架也就算了,連帶民間往來的氛圍也受影響。加拿大先發出中國旅遊警告,中國外交部領事司之後也在微信公眾號發出警告,提醒中國民眾「近期謹慎前往加拿大」。
好亂,大家都說是別人的錯。
大象打架,小草遭殃、中美博弈,加拿大被逼到牆角。讓司法回歸司法,拒絕政治干預是最理想的做法,但現實情況總是比想像的複雜。而對於小國來說,不選邊站是上策,必須謹慎圓融地應對和「避險」,以免一不小心就陷入大國博弈的漩渦中,慘變砧板上的肉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