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來,新加坡民眾熟悉的珍珠奶茶主要是來自台灣及本地的品牌,然而近年來有很多中國的新式茶飲和咖啡品牌紛紛進軍新加坡,這些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巨頭,都選擇了新加坡作為第一個出海的目的地。
這些品牌為什麼能在新加坡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站穩腳跟?它們又是如何運用科技和創新來提升產品質量和客戶體驗的呢?

01 中國茶飲及咖啡巨頭為何選擇新加坡作為出海的第一站?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化、開放化和國際化的城市,擁有高消費能力和高接受度的消費者群體。根據墨騰創投(Momentum Works)的最新研究,新加坡人對新式茶飲的人均消費居全球首位,平均每人一年會花費87.26新元買新式茶飲,約為每年16杯。
而且,新加坡人對不同口味和價格的茶飲和咖啡都有需求,市場容量相當大。新加坡的華人占比高,而且有不少來自中國或長期居住在中國的移民,這些人對中國的文化和品牌比較熟悉,也更容易接受中國的產品。
新加坡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對於有意在未來繼續拓展海外市場的品牌來說,可以通過本地試探不同國家和地區消費者的喜好和需求。
新加坡的法律制度、商業環境、基礎設施等都比較完善和穩定,對於初次出海的品牌來說,可以降低風險和成本。
02 中國的新式茶飲和咖啡品牌有哪些特色和創新?
中國的新式茶飲和咖啡品牌並不是簡單地複製或模仿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產品,而是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現代科技、創意設計等多方面因素,打造出了具有自身特色和競爭力的產品。
(1)產品研發
中國的新式茶飲和咖啡品牌非常重視產品研發,不斷推出符合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口味的新產品。它們運用了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科技手段,對原料、口味、甜度、溫度等各種因素進行數碼化處理和分析,從而快速準確地找出最受歡迎的組合,並及時調整產品配方。
瑞幸咖啡

這家咖啡品牌在中國擁有超過1萬家門店,數量已超越了星巴克。它每年都會推出至少一款新的爆款飲料,如「奶蓋瑞納冰」、「芝士莓莓」等。
它通過手機應用收集消費者的訂單數據,分析消費者的喜好、花費金額、時間、地點等信息,然後用具體的數字來指導產品研發,如甜度、飽和脂肪含量等。這樣,它可以更快速地推出符合市場預期的新產品,並能迅速調整庫存和採購所需的原料。
喜茶

喜茶以獨特的「奶蓋茶」知名,主要以鮮果入茶,茶飲的甜度取決於水果的果糖甜度。它投資了智能化設備的研發,如智能秤、泡茶機、去皮機等,確保每杯茶的標準和口味均保持一致。
它還通過智能稱對門店的原料等進行數碼化管理,運用算法預估門店每天不同時段需要準備多少原料,並通過訂單系統實時提醒門店員工及時製備哪些原料。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制茶的效率和精確度,也可以降低原料的損耗和缺貨的風險。
(2)客戶體驗
中國的新式茶飲和咖啡品牌也非常注重客戶體驗,利用科技和創意來提升消費者的購買和品嘗過程中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它們通過手機應用、社交媒體、會員制度等方式與消費者建立互動和聯繫,提供便捷的下單、支付、取貨、配送等服務,並根據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和喜好提供優惠、推薦、反饋等功能。
蜜雪冰城

以賣飲品和雪糕的企業成功地塑造了「雪王」這一IP,為品牌賦予了鮮明的個性。它通過社交媒體大力推廣「雪王」的形象和故事,創作了一首洗腦主題曲,「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還推出了各種周邊產品和動畫片。
這些營銷策略不僅讓「雪王」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還吸引了大量的粉絲和用戶生成內容(UGC),從而增強了品牌的影響力和忠誠度。
霸王茶姬

霸王茶姬以「國風」和「茶」為核心,旨在為傳統的中國茶注入更年輕化的元素。它在產品設計上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潮流,使用了古典詩詞、歷史故事、民族風格等元素來命名和包裝其茶飲,「伯牙絕弦」、「李白一夜白頭」、「花間一壺酒」等。
它還在門店內營造了濃厚的國風氛圍,使用中國風格的裝飾、音樂、服裝等。這些創意讓消費者在品嘗茶飲之前,也能感受到中國茶文化的魅力。
03 可能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雖然中國的新式茶飲和咖啡品牌在新加坡有著不少優勢和特色,但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一些挑戰和機遇。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看:
(1)市場競爭
新加坡的飲品市場已經非常成熟和多元,有著眾多的本地和國際品牌,如一點點、鮮芋仙、星巴克、瑞幸咖啡等,這些品牌都有自己的忠實客戶和市場份額,對於新進入的中國品牌來說,要想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就需要有更強的差異化和創新能力,以及更高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
(2)健康意識
新加坡政府和民眾都非常重視健康問題,尤其是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預防和控制。為了促進健康飲食,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如飲料營養等級標籤(Nutri-Grade)措施、糖分稅等,這些措施對於飲品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
一方面,飲品企業需要調整自己的產品配方和原料,以降低糖分和卡路里的含量,達到更高的營養等級,並避免被徵收額外的稅收;另一方面,飲品企業也可以藉此機會推出更多健康、低卡、低糖、無添加的產品,以吸引更多注重健康的消費者。
(3)文化差異
雖然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但與中國還是存在一定的文化差異,這些差異可能會影響到消費者對於飲品的認知和接受程度。
在中國,茶是一種傳統文化符號,與詩詞、書畫、音樂等相結合,形成了一種高雅的生活方式,而在新加坡,茶可能更多地被視為一種日常消費品或休閒娛樂方式。
因此,在產品設計、包裝、宣傳等方面,需要考慮到本地消費者的文化背景和心理預期,並進行相應的調整和適應,同時,也可以藉助於社交媒體、網絡平台等方式,向本地消費者傳播中國茶文化的內涵和價值,並增強其對於中國茶飲產品的認同感和好奇心。

中國的新式茶飲和咖啡品牌在新加坡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展現了其科技創新、產品研發、客戶體驗等方面的優勢和特色,相信這些品牌能夠在新加坡繼續發展壯大,為中國的飲品文化在海外得到更廣的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