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陸軍總長梁振偉少將(David Neo)近期卸任,引發外界對其可能參選2025年大選的猜測,這再次將新加坡獨特的"軍轉政"現象推向台前。
事實上,梁振偉少將若從政,並非首位踏上此途的高級軍官。長期以來,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PAP)常從新加坡武裝部隊(SAF)選拔政治人才。
從李顯龍到陳振聲,這個城市國家為何偏愛讓將軍們執掌政治?他們如何完成從"命令式"到"協商式"領導力的蛻變?本文將揭秘新加坡軍政互通的深層邏輯。
從軍營到政壇:新加坡的「傳統路徑」
前部長、准將楊榮文稱,在新加坡,國防與國家地位和獨立「不可分割」,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這一動態從未改變,新加坡武裝部隊和國民服役是國家核心機構。
新加坡的軍政聯繫可以追溯到國家獨立初期。當時,東南亞、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後殖民社會政變頻發,新加坡的第一代領導人李光耀和吳慶瑞,為了確保穩定的軍民關係,採取了將軍隊融入社會、置於文官控制之下的策略。這種策略不僅避免了軍隊與社會脫節,還為後來高級軍官向政壇的過渡埋下了伏筆。
與一些國家不同,新加坡接受軍官培訓的人員除軍事技能外,還學習專業和技術知識。從新加坡武裝部隊退役後,他們繼續在公共生活中服務很常見。
從政的前軍官們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比爾維爾·辛格稱,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高級軍官向政治領域的轉變可行且受鼓勵。

比如李顯龍、張志賢和楊榮文等,他們都獲過新加坡武裝部隊獎學金,該獎學金是新加坡國家形成的組成部分。在新加坡,有才能者被視為精英,可因社會更大利益進入政治和公務員領域。
01 李顯龍曾任准將,1984年投身政治,1990年底成為副總理,2004年接任新加坡第三任總理,去年卸任。
02 張志賢曾是海軍少將和海軍總長,1992年進入政治領域,1995年成為政治官員,次年任內閣部長,目前是國家安全統籌部長。
03 前陸軍總長陳振聲2011年辭職從政,同年選舉後任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代部長,2013年9月成為內閣部長。
04 現任政治官員:新加坡首位女將軍顏雪芳,2020年涉足政治前是空軍准將,選舉後任政務部長。
05 聖輝高級政務部長在新加坡武裝部隊服役28年後,2017 - 2020年任人民協會執行長,之後進入政治領域,選舉後任政務部長並於去年5月晉升。
前國會議長陳川仁在2011年進入政治領域前是陸軍准將,2014 - 2017年任內閣部長,之後成為議長,2023年因婚外情辭職;
此外,前戰鬥機飛行員黃國光在空軍服役19年,2020年大選前前往淡馬錫國際,去年5月被任命為高級國會秘書。
"軍官群體代表著新加坡精英治理的標杆,他們的轉型是國家人力資源戰略的一部分。"——國大政治學副教授比爾維爾·辛格。
03 軍官從政的"雙刃劍"
從軍事領域轉向平民政治並非新加坡獨有,美國也有諸多例子,如詹姆斯·馬蒂斯和勞埃德·奧斯汀退役後分別擔任國防部長。
Step 1 可轉移的技能
觀察人士普遍認為退休軍官擁有獨特技能組合,包括領導大型複雜組織、激勵團結他人、培養團隊精神及跨團隊合作的經驗。
在操作層面,他們具備戰略規劃、分析、快速決策和適應變化的能力,軍隊灌輸的紀律和道德行為也易轉移到平民世界。高級軍官因與政治領導人和高級公務員密切互動,熟悉公共政策制定過程。
辛格副教授表示,高級軍官對新加坡戰略需求的理解不同於普通平民。全國職工總會學習中心主席林瑞生也是新加坡武裝部隊海外獎學金獲得者,他認為在軍隊的時光有價值,領導力的諸多技能在軍事和民用環境中通用。

Step 2 成功並非必然
然而,擁有軍事履歷也有潛在陷阱。平民世界協作性更強、等級制度較少,軍隊的權威領導風格可能與平民環境期望衝突。
成為議員需經歷學習過程,包括熟悉基層、議會程序和國際關係等。前軍官的適應程度取決於開放心態、是否放下驕傲及對公眾關注的接受程度。如今因社交媒體和透明度,這種轉變更困難。
在吸引選民方面,軍事背景不如基層行動和行為重要,高級軍官的個性、氣質及為選民服務的誠意是關鍵,情商等軟性方面對年輕選民也很重要。
前部長楊榮文稱,了解不同背景新加坡人的生活等需數年努力,在政治中同理心很重要。
反對黨為何難覓將軍身影?

在執政黨之外,新加坡反對黨從未有過高軍銜軍事背景的議員。
01 前空軍中校袁瑞康在2021 - 2023年期間擔任進步新加坡黨(PSP)秘書長,他和另一位前中校納達拉賈·洛加納坦參加了2020年大選,洛加納坦在3月20日該黨最新選舉後退出最高決策機構。
02 前助理秘書長、前新加坡武裝部隊上校洪永元也未再次當選進步新加坡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成員,他曾以不同黨派名義參加過去三次選舉。
03 進步黨成員還包括李顯揚,但他最終未參選,其象徵意義大於實質影響。
政策研究所兼職首席研究員陳恩碩副教授表示,一些前高級軍官加入反對黨表明其隊伍存在「政治意識形態的多元化」,不過他們仍是極少數。
RSIS高級研究員艾倫·莊表示,軍官將從政視為對國家使命和職責的延伸,但加入執政黨更易進入內閣參與政策制定,這樣能夠更好地為國家服務,目前加入反對黨與之不符。
尋找下一任國防部長:軍隊背景的必要性?
在新加坡歷史上,只有張志賢一位前軍官成為過完整任期的國防部長,楊榮文曾拒絕李光耀讓其擔任國防部長的建議。自2011年以來,張志賢一直擔任新加坡國防部長。

觀察人士注意到張志賢缺乏明確繼任者,RSIS的莊博士認為擔任國防部長不一定需特定軍事專業知識,可從在職將領處獲取建議;但穆斯塔法·伊祖丁博士認為前將軍是合適候選人,國防部長需了解新加坡武裝部隊能力,精通地緣政治和文化敏感性。
目前,教育部長陳振聲和全國職工總會秘書長黃志明被認為是可能的國防部長候選人。陳振聲曾是陸軍少將,對國防事務有著深刻的了解。黃志明雖然沒有軍隊背景,但他在公共服務領域的豐富經驗也可能使他成為合適的人選。
新加坡軍官的轉型之路印證著這個國家的治理哲學:精英領導必須紮根民間。正如楊榮文所言:"軍裝賦予你權威,但只有放下身段才能獲得真正的領導力。"在社交媒體時代,這道考題正變得比任何軍事演習都更具挑戰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