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逾半數本地青年更傾向線上溝通 面對面交流感焦慮

(圖:今日報/Ooi Boon Keong)
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年齡介於21歲至34歲的本地年輕人在與人面對面交流時感到焦慮,並更願意在線上進行溝通。調查也指出,本地青年更可能表現出較高程度的社會孤立感和孤獨感。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昨天(29日)在以「青年」為主題的新加坡透視論壇上發表研究報告。
在論壇舉辦之前,新加坡政策研究所進行了一項調查,以更好地了解新加坡人對家庭、幸福、工作、公民參與和生活轉變等一系列問題的態度、價值觀和意見。
該調查於去年11月至12月進行,調查對象為21至64歲的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共有2356人參與。
本地青年更易出現孤獨感
調查發現,53%的21至34歲受訪者認為與人在線上交流比線下更容易,而35至49歲和50至64歲的受訪者中分別有46%和31%的人持相同觀點。
另外,56%的21至34歲的受訪者有時覺得在跟人面對面交流時感到焦慮。相比之下,35至49歲的受訪者中不到一半,即43%表示有同樣的感受,而50至64歲的受訪者中約有三分之一,也即32%有同樣的感受。
調查也顯示,本地年輕人更可能表現較高程度的社會孤立感和孤獨感,他們在這方面獲取的分數較高。對於關於孤獨感的三個問題,包括是否經常感到缺乏陪伴、是否經常感到被忽視和是否經常感到與他人隔絕,受訪青年分別獲得5.53、5.09和5.03的最高平均分。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兼職高級研究員Chew Han Ei近日(26日)在媒體說明會表示:「年輕人會有較高水平的社交孤立感,可能是因為他們正處於轉向工作場所、高等教育的階段,但在疫情期間錯過了很多這些機會。」
年輕人更注重工作和學習而非家庭和婚姻
調查顯示,年齡介於21歲到34歲的青年會更專注其他優先考慮事項,包括工作和學習和自我發現,而沒有精力和時間約會。
Chew Han Ei指出,與上一代不同的是,本地年輕人會先考慮工作和學習等事項,才考慮結婚生子,如果要為了婚姻犧牲他們個人生活中的舒適度,他們可能會再三考慮是否結婚。
不過,調查發現,有超過一半的21至34歲單身人士渴望結婚和生育,即使大多數受訪者認為結婚或生孩子並不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