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教育學院(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簡稱ITE)是新加坡的一所大專院校,為中學畢業生提供各種技術和職業課程以培養技能和就業能力。
然而,這所擁有 31 年歷史的學院一直面臨著社會偏見和刻板印象,被視為學業成績最差的學生的最後選擇,甚至被戲稱為「結束了」(It’s the end)的縮寫。

圖源:ITE
這些負面的看法不僅影響了 ITE 學生的自信和自尊,也掩蓋了 ITE 在發展技術教育方面所取得的長足進步和成就。
ITE 的發展歷程
ITE 的前身是職業和工業培訓委員會(VITB),於1979年啟動,為 50% 的專上學生提供大規模職業培訓,而另一半的學生只有小學畢業證書,這導致人們對職業學院的看法不佳,因為那些來自小學的學生畢業後的成功率和就業能力都很低。
1992 年,VITB 轉變為 ITE,這對於改變新加坡技術教育的面貌至關重要,ITE為教育部旗下的一所大專院校,接受政府資助以資助其運營和學生的發展,ITE 去年至少獲得了 5 億新元的政府經常性資助,包括提高其課程設置以符合最新的行業實踐。
ITE 的前主席 Eric Gwee 先生在 30 周年紀念冊中寫道:「ITE 的成立是為了提高技術教育的質量和聲譽,以及為技術人才提供更多的機會和途徑。」
他的繼任者 Bob Tan 先生在接受《今日報》採訪時表示,ITE 通過宣傳成功故事來改善其形象,並為學生提供平等的機會來發揮他們的潛力。
如果你回顧一下 ITE 的早期,人們會說『一切都結束了』。 但這些年來,我們通過改進課程、參加世界比賽,不斷展示成功故事,改變了自己的形象。現在,連老師都想在 ITE 任教,因為該學院得到了廣泛認可。
ITE 之所以從新加坡其他教育機構中脫穎而出,是因為它為所有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和發展機會。 學生獲得各種機會,例如參加國際比賽,這不取決於他們的成績,而是取決於他們的興趣程度和努力學習的意願。
從這個角度來看 ITE,該學院實際上是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跳板,這根本不是結束。
近年來,ITE 在宏茂橋、四美和蔡厝港的三個大型校區的每年入學人數約為 27,000 至 28,000 人,他們報讀的課程範圍廣泛,從會計到美容和健康、人工智慧應用。

圖源:TODAY
學院的教學人員不斷更新最新的行業實踐、研究和技術,教學人員至少每五年與相關行業合作夥伴聯繫一次,以了解最新的發展動態。
剛剛從新加坡國立大學電氣工程碩士課程畢業的 35 歲 ITE 校友Max Chua(下圖)表示,這樣的合作可確保課程保持最新狀態並提高學生未來的就業能力。

圖源:TODAY
「與主要行業參與者的這些合作夥伴關係使我們能夠為在這裡學習的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和安置。」 ITE 學院經理Asrina Abdul Samad 女士說,「技術的快速進步使得將真實的工作經驗帶入學院變得至關重要,學習環境模仿真實的工作環境,這確保了我們的學生具有很高的就業能力,並且能夠快速適應工作場所。」
ITE 的挑戰和對策
儘管 ITE 在發展技術教育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它仍然面臨著來自社會的偏見和刻板印象,這些偏見和刻板印象往往源於對技術技能的輕視和對學術技能的偏好,這種偏好反映在工藝教育學院畢業生與理工學院或大學畢業生之間的薪資差距上。
根據人力部《新加坡人力統計年鑑》,2022 年全職的 ITE 畢業生的月起薪中位數在 1,700 新元至 2,500 新元之間,理工學院畢業生的月總起薪中位數在 2,200 新元至 3,226 新元之間,大學畢業生的起薪為 2,700 新元,最高可達 6,600 新元。
國立教育學院(NIE)的Jude Chua 副教授說:「除了薪資差距外,現有的 ITE 刻板印象還反映出人們對技術技能缺乏重視。技術技能被視為低端、低技能、低價值的工作,而不是高端、高技能、高價值的工作。 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因為技術技能是非常重要和有價值的,它們可以解決實際的問題,創造新的產品和服務,提高生活質量和社會福利。」

圖源:TODAY
為了改變這種觀念,政府、教育機構、僱主和社會都需要採取行動,提高對技術技能的認可和尊重。他說,政府可以通過提供更多的獎學金、補貼和激勵措施,鼓勵更多的學生和工人選擇技術教育和職業道路。
Chua 副教授說:「我們需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技術技能的看法,將其視為一種與學術技能同等重要的能力,而不是一種次等的選擇。我們需要認識到,技術技能不僅是為了就業,也是為了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進步。」
ITE 的成功案例

儘管 ITE 面臨著社會的偏見和刻板印象,但它也有許多成功的案例,證明了 ITE 學生和畢業生的潛力和成就。以下是一些 ITE 校友的故事,他們在不同的領域和行業中取得了卓越的表現:
01 Mohammed Faiz Junaidi,企業安全經理
Faiz 先生是 ITE 電子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他在 2006 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獲得了 ITE 學院獎,之後在新加坡理工學院繼續學習電子工程,並在 2010 年獲得了文憑。他在 2018 年獲得了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健康與安全碩士學位,
同年加入了新加坡航空公司,擔任企業安全經理,他的工作職責包括管理和執行航空公司的安全政策和程序,以確保員工和乘客的安全。
他說:「他在 ITE 獲得的技術技能對他的職業生涯有很大的幫助,讓他能夠適應不同的工作環境和挑戰。即使在我目前的工作中,我獲得的技術技能也幫助我發展和進步。」
02 Chan Wai Lim,設計師
Chan 女士是 ITE 室內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她在 1999 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獲得了 ITE 學院獎;後來在南洋理工學院繼續學習室內設計,並在 2002 年獲得了文憑。
她在 2004 年創立了自己的設計諮詢工作室 Trigger Design,專注於商業和住宅項目。她的作品曾獲得多個國際和本地的設計獎項,如紅點設計獎、新加坡設計獎和總統設計獎。
她說,「在 ITE 學習的經驗讓我對設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熱情,也培養了我的創造力和創新力。在 ITE,我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技能,這些技能讓我能夠將我的想法變成現實,也讓我能夠與客戶和承包商有效地溝通。」
03 Keane Ko,航空工程師
Keane 先生是 ITE 航空航天技術專業的畢業生,他在 2018 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獲得了 ITE 學院獎。之後在新加坡理工學院繼續學習航空工程,並在 2020 年獲得了文憑。
他目前在新加坡航空工程公司擔任航空工程師,負責維修和檢查飛機的發動機和部件。
他說:「在 ITE 學習的課程讓他對航空業有了更深的興趣和知識,也為他的理工學院和工作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 ITE,我學到了很多關於飛機的理論和實踐, 這些知識讓我能夠在理工學院和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應用。」
ITE 的校友們的故事表明,技術教育不是一條死胡同,而是一條通往成功和卓越的道路。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一點,ITE 將繼續努力提升其教育質量和聲譽,以及為其學生和畢業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和途徑。
ITE 的未來展望
上個月,教育部宣布,在國家 ITE 高等證書 (Nitec) 考試中平均績點至少達到 3.5 的 ITE 學生將獲得理工學院的職位保證,為 ITE 畢業生提供更多的機會進一步深造。
教育部長陳振聲表示,這是為了鼓勵 ITE 學生努力學習,並給予他們更多的選擇和靈活性。我們希望 ITE 學生知道,他們的未來不是由他們的中學成績決定的,而是由他們在 ITE 的表現和態度決定的。
除了提供更多的升學途徑外,ITE 還將繼續與行業合作夥伴合作,開發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課程和項目。
ITE 正在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
為 ITE 學生提供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方面的培訓和實習。
參與國際比賽和活動
展示其學生的技能和才華,以及推廣新加坡的技術教育。ITE 的學生曾在世界技能大賽、國際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和國際數學競賽等比賽中獲得了多個獎項和榮譽。
與僱主和行業協會保持緊密的聯繫
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期望,並為畢業生提供適合的工作機會。
ITE 的執行長 Low Khah Gek 女士表示,ITE 將繼續致力於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技術教育,以及為畢業生提供更好的就業,「我們希望 ITE 畢業生不僅是技術人才,也是有價值的社會成員,能夠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
ITE 的願景和使命
Low 女士表示,ITE 的願景是成為一所全球領先的技術教育機構,為新加坡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出色的技術人才;
ITE 的使命是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技術教育,激發他們的潛能,培養他們的技能,塑造他們的品格,讓他們能夠實現個人和職業的成功。
ITE 的核心價值觀是創新、卓越、關懷和團隊精神,這些價值觀指導了 ITE 的教育理念和實踐。

圖源:TODAY
她說:「我們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和潛力,只要他們有機會和支持,就能夠實現他們的夢想。
我們希望 ITE 能夠為新加坡的技術教育樹立一個新的標杆,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技術技能的重要性和價值,以及 ITE 學生和畢業生的潛力和成就。
我們希望 ITE 能夠為新加坡的技術教育創造一個新的口號,那就是『走向卓越』(It’s The Excell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