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一項調查發現,九成多的新加坡人會用新加坡式英文俚語;其中,「Alamak」最受歡迎,超過六成的新加坡人知道如何使用。
《聯合早報》報導,美國線上教育服務公司Preply,針對1500名16歲至50多歲的新加坡人展開調查訪問,了解他們對新加坡式英文俚語以及Z世代俚語的理解和使用,從而探討人們在學習新用語時可能面對的挑戰。
調查顯示,95%的受訪者會在某些情況下用新加坡式英文俚語,33%表示幾乎每次對話都會用到。有趣的是,65%的受訪者承認是在不清楚詞意的情況下使用俚語。
調查列出了最多新加坡人知道如何正確使用的10個新加坡式英文俚語,前5名是「Alamak」(意即「我的天」)、「Makan」(取自馬來語,意即「吃」)、「Lah, Lor, Leh, Meh」(啦、咯、勒、咩,都是語氣助詞)、「Paiseh」(取自福建話「歹勢」,意即「不好意思」),以及「Kaypoh」(取自福建話「雞婆」,意即「多管閒事」)。
七成的受訪者表示用過Z世代俚語,最多人知道如何正確使用的5個Z世代俚語是:Slay(意即「棒極了」)、Sus(意即「可疑」)、G.O.A.T(Greatest of All Time,意即「史上最強」)、Salty(意即「為小事不高興」),以及Spilling Tea(意即「八卦」)。
根據調查,新加坡人用俚語的原因主要包括:能更快溝通(35%)、俚語已成時尚或普及化(19%)、能表達情感(19%)、可融入大環境(11%),以及聽起來很酷(5%)。
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暨社會科學院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蕭淑琴博士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人們透過語言來表達想法、情感,並提出要求。Alamak是最受歡迎的俚語,因為這個詞能同時表達相當複雜的驚訝、沮喪,以及失望的情緒,沒有一個標準英文詞彙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視新加坡式英文為一種國家和文化認同
她說,儘管政府鼓勵人們「講正確英語」,但講新加坡式英語對許多新加坡人來說是很自然的事,並將新加坡式英文視為一種國家和文化認同。
相對於新加坡式英語,Z世代俚語則不是那麼普及。蕭淑琴認為,Z世代俚語近期才出現,花較多時間在社交媒體的年輕人更能了解這些俚語;老一代往往較少接觸。
蕭淑琴正在進行「A Small World of Singlish Words」(新加坡式英文的小天地)研究項目,旨在採集人們對各個新加坡式英文俚語的理解,以創建有關新加坡式英文的理論框架。
「目前很多研究主要探討英國和美國的英文用法,但新加坡式英文是獨特的。有了新加坡式英文的理論框架,人工智慧科技就能通過機器學習,生成符合新加坡式英文語境的翻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