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於3月4日宣布,從2026年7月開始,法定退休年齡和重新僱傭年齡將分別從目前的63歲和68歲延長至64歲和69歲。這一舉措旨在解決超老齡化社會下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同時也有助於新加坡國民更有效地規劃退休儲蓄。
儘管積累了足夠的退休金,真正面臨退休的那一天時,你是否曾認真考慮過在原地養老是否可行?也許你需要僱傭家庭助理來幫助你日常生活,而子女的照料壓力也將不可忽視。
實際上,有許多其他可供考慮的選擇可以幫助您長期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

來源:聯合早報
1. 「有家庭氛圍的」共享居住生活
紅冠樂齡生活(Red Crowns Senior Living)是新加坡政府於2023年9月推出的「同住年長者共用看護沙盒計劃」中的五家企業之一。
在這項計劃下,新加坡政府與企業合作探索新的看護模式,企業可獲得工作準證配額,聘請外籍員工擔任看護工作,並享有相關優惠,旨在解決人力短缺的挑戰。
賀啟東說:「目前的共享居住模式更靈活,過自己想要的退休生活。「這讓我覺得自己是有尊嚴的活著,我可以自由外出和老友聚會,也可以邀請他們上門。」

左前方為受訪個案賀啟東,向記者介紹他的室友。
來源:聯合早報
2. 第三方為共享居住生活護航
賀啟東分享了以往自己為母親聘請女傭的經歷,但女傭和母親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也大相逕庭,結果時常發生摩擦。
在接受採訪時,紅冠樂齡生活的護理總監陳寶芬解釋稱,他們採用共享居住模式旨在確保所有入住的年長者都能夠得到良好的照顧。
為此,紅冠樂齡生活還僱傭了護理協調員,其中大多數是返聘的退休人士,以定期探望入住者。

來源:聯合早報
協調員與年長居民年齡相近,能夠及時反饋,給與年長者即時的幫助。
更重要的是,協調員也負責監管看護者的工作表現,進行評分,制定獎罰機制。
3. 社交活躍的「退休村」
聖伯納德生活輔助村也是「同住年長者共用看護沙盒計劃」下的五家實驗企業之一,與政府協力探討看護新模式。
相比共享居住模式相比,生活輔助村有更多的私人空間和社交機會。
除了硬體設施,生活輔助村也非常重視居民的社交生活。他們每周安排駕駛員將年長者送至輔助村旗下的社交俱樂部參加各種活動,讓他們有機會與其他輔助村的居民見面並舉行聚會。

住在不同生活輔助村的樂齡人士會定期到位於如切的社交俱樂部,與其他年長者溝通,聚會,一起參加活動。
來源:聯合早報
4. 幫助年長者保持生活能力
聖伯納德生活輔助村創辦人黃玉親醫生說,目前年長者要入住公立養老院的條件嚴苛,通過評估六項日常生活能力(簡稱ADL,包括沖涼、進食、如廁、穿換衣服、手腳移動、走動)。
只有當年長者失去至少三項日常生活能力時,才可能入住公立養老院。

輔助生活設施協會理事會會長黃玉親醫生和丈夫於2015年創辦武吉知馬的聖伯納德生活輔助村。
來源:聯合早報
私人養老院沒有硬性的入住條件,主要是針對照顧失去更多日常生活能力的年長者。
5. 社區關愛組屋
近年,新加坡政府也一直在提供養老選項上作出新的嘗試。從最初可供年長者居住的小型公寓,到綜合護理社區項目如海軍部村莊,以及二房式靈活單位以及社區關愛組屋。

來源:聯合早報
社區關愛組屋項目也是目前市面上可以接觸的養老選項之一,第一批社區關愛組屋將在2024年底竣工。
社區關愛組屋提供15年和35年租約選項。申請入住的居民須要購買基本配套,確保年長者的長期健康安全的生活。
居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所需,預訂可選服務,比如請人代買餐食、洗衣或是進行家政清潔等。
參考資料:
1. 過得舒心 本地養老服務新選項,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