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去年每1000人有2.8名醫生,比2018年的2.4來得高。儘管新加坡人口對醫生比率增加,國會預算委員會認為,這仍不足以應付老齡化社會的醫療需求。它呼籲衛生部繼續增加新醫生人數,包括鼓勵更多在國外受訓的公民和永久居民醫生回新執業。
新加坡政府重視國民的醫療健康,努力推動醫療發展。國會預算委員會11月27日向第14屆國會提呈第三份報告書,並於星期二(28日)對媒體發布。委員會由七名人民行動黨議員和一名工人黨議員組成。此次檢討重點,放在健康SG計劃、新加坡氣候韌性,以及研究、創新與企業2025計劃的推行上。

報告指出,隨著本地人口持續老齡化,年長者使用醫療服務的需求提高,加上醫療服務成本上升,衛生部開支預計會繼續增加。不過,政府也通過健康SG計劃等措施,關注預防治療和預防疾病,在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同時,控制醫療服務成本和支出增加。
財政部向委員會指出,衛生部將多管齊下,招聘和留住更多醫療人員,以落實健康SG計劃。這些做法包括:擴大本地醫學院招生、在今年增聘4000名護士、檢討和提高醫療人員薪金,以及保障醫療人員免受騷擾。目前,國際上沒有一個人口對醫生的「黃金比例」,但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每1000人應該有至少2.3名醫生、護士和助產士,才能滿足基礎醫療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