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年中以來,新加坡成為全球金屬貿易的新熱點,精鍊鋅和鉛的大量流入使其成為托克集團、嘉能可公司和花旗集團等大型企業的儲存和保險庫。根據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數據,這兩種基本金屬在新加坡註冊LME倉庫的庫存自2023年5月以來增長了10倍,達到近43萬噸。

圖源:FACEBOOK
彭博社認為亞洲需求的疲軟是導致庫存增加的根本原因,行業專家指出,交易商正在等待亞洲市場的需求復甦,以便能夠快速將貨物運往全球最大的金屬市場。
庫存激增但仍未引起價格貶值
從價格走勢圖來看,自去年4月起,鋅的價格跌破每磅1.2美元後,一直維持在1美元至1.2美元的範圍內,直到今年5月至7月鋅的價格有所回升,一度超過1.4美元,但目前已回跌至接近1.2美元。鉛的價格則大多數時候在每磅0.90美元至1.05美元範圍內波動,最近價格逼近0.90美元。

圖源:FACEBOOK
知情人士透露,由於本地倉儲成本高昂,貿易商正通過與金屬倉庫簽訂利潤豐厚的「租金分成」協議來提高收入,即倉庫運營商與貿易公司分擔大約一半的倉儲成本。
新加坡經濟師表示,價格走勢圖並未顯示出這兩個金屬價格即將崩潰。他指出,新加坡金屬庫存的增加不僅僅是因為需求增加,也與貿易策略有關,儘管東南亞有其他更便宜的LME倉庫,但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成熟的貿易商和銀行基礎使其成為這些庫存的最佳存放地點。
新加坡一直是基本金屬重要集散地
新加坡作為全球金屬貿易的重要集散地,其在金屬貿易中的地位並非一蹴而就。幾十年來,新加坡一直是基本金屬的重要集散地。在新加坡西南海岸的裕廊島和北部的三巴旺,金屬堆放多年,或在需要時迅速轉移到遠洋船上。按照目前的水平,新加坡積累的庫存需要大約14萬平方米的存儲空間,對於土地有限的新加坡來說,這是很大的面積,這裡的存儲、運輸和勞動力成本相對較高。

圖源:FACEBOOK
當馬來西亞和韓國有更便宜的LME倉庫時,新加坡庫存的增加可能更多地與貿易策略有關,這種策略允許一些公司從新加坡更高的倉儲成本中獲益,而不是從需求波動獲益。
儘管東南亞還有其他存儲地點,但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和成熟的貿易環境使其能夠為這些庫存提供足夠的流動性。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以及成熟的貿易商和銀行基礎,使其能夠為這些庫存提供足夠的流動性。
綜上所述,新加坡金屬庫存的增加並非單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雖然全球需求放緩是導致庫存增加的一個原因,但新加坡的貿易策略、地理位置和成熟的貿易環境也是重要的因素,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新加坡成為全球金屬貿易的重要節點,吸引了眾多大型企業的關注。
對於新加坡來說,這一現象不僅意味著金屬貿易的增長,也意味著其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的提升。隨著金屬庫存的增加,新加坡將能夠更好地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金屬貿易中的地位。同時,這也將為新加坡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促進其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