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個熱帶島國,位於赤道附近,四季如夏,降雨豐富。然而,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今後新加坡的極端天氣將成為常態化,如海平面上升、乾旱、強降雨和極端高溫等挑戰。

圖源:ST
近日,新加坡氣候研究中心(CCRS)發布了一份關於其第三次國家氣候變化研究(V3)結果的報告,揭示了新加坡和東南亞未來一個世紀的氣候預測情景,該報告基於擴展和改進的數據集,比過去的報告提供了更詳細的信息,也更準確地模擬了區域氣候。
以下是該報告的要點,讓我們一起了解新加坡面臨的氣候危機,以及如何應對。
04 極端天氣將成為常態
根據 V3 報告,到本世紀末,所有氣候指標的天氣現象都會加劇,包括平均海平面、日平均氣溫、超過 35 攝氏度的「酷熱」天數、溫暖的夜晚和年平均降雨量。

圖源:ST
V3 預計,在最壞的情況下,到 2100 年,新加坡一年中最終可能只有 14 天氣溫低於 35 攝氏度。近期的前景也相當嚴峻:到本世紀中葉,新加坡可能會經歷 47 至 189 天「非常熱」的天,是目前每年 21 天的平均水平的兩倍多。
到 2050 年,日均氣溫也可能增加 0.6 攝氏度至 2.2 攝氏度,具體取決於世界是否能夠減少碳排放或繼續燃燒更多化石燃料。這將使本世紀中葉的氣溫從目前的平均氣溫 27.9 攝氏度升至 28.5 攝氏度至 30.1 攝氏度。
研究預測,到本世紀末,日平均氣溫可能會上升 0.6 攝氏度至 5 攝氏度。 這意味著到 2100 年,新加坡未來的日平均氣溫將在 28.5 攝氏度至 32.9 攝氏度之間,高於目前的 27.9 攝氏度。

圖源:ST
從歷史上看,一年中的旱季可能會變得更加乾燥,而極端日降雨量預計在所有季節和情景下都會增加,例如,在 4 月和 5 月季風間月份,降雨量將增加約 6% 至 92%。
與此同時,到 2100 年,六月、七月和八月乾旱月份的季節性降雨量可能會大幅低於 1997 年記錄的 314 毫米的歷史低點,大約每三年一次。
這些變化將對新加坡的水資源、生態系統、農業、建築、交通、能源、公共衛生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需要及時採取適應措施。
02 平均海平面可能上升 0.23m 至 1.15m
作為一個低海拔島國,海平面上升是新加坡面臨的最直接的威脅。目前,新加坡的大部分地區只有 15 米高于海平面,而約 30% 的國土低於 5 米。

圖源:ST
V3 研究預測,到 2100 年,平均海平面可能上升 0.23m 至 1.15m,到 2150 年將上升 2m 左右,具體取決於世界是否能夠減少碳排放以及減少多少。
海平面上升將導致沿海地區的洪水風險增加,海岸線後退,海水入侵,海岸生態系統受損,以及基礎設施和財產受損等問題。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新加坡政府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的海防措施,包括加固堤壩、建造海堤、提高沿海地區的地勢、開發長島等,以保護新加坡的海岸線和低洼地區。
03 季風季節風速可能增加
新加坡的風速受到季候風的影響,一般在 12 月至 2 月的東北季風季節和 6 月至 9 月的西南季風季節較強,而在 4 月至 5 月和 10 月至 11 月的季風間月份較弱。
V3 研究預測,到 2100 年,季風季節風速可能增加高達 20%,在 4 月和 5 月季風間月份增加高達 11%。
風速的增加將對新加坡的航空、航運、建築、能源等行業產生影響,需要考慮風荷載和風能的變化。
此外,風速的增加也可能影響新加坡的空氣品質,因為風能夠攜帶和傳播空氣污染物,例如顆粒物、臭氧、二氧化硫等。
04 世界仍有時間採取行動
V3 研究根據三種預計的全球路徑,對新加坡和東南亞制定了不同的氣候變化預測,這三種路徑將導致不同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從而在本世紀末為新加坡和該地區帶來一系列可能的氣候結果。
這三種預測路徑與定期發布全球氣候變化預測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使用的路徑相對應。 IPCC是聯合國下屬的一個機構,旨在增進有關全球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的科學知識。
V3 報告提供了以下方面的氣候預測:
低排放情景,假設轉向可持續發展道路,並在 2050 年後實現凈零目標;
中等排放情景,採取中間道路,歷史發展模式將在本世紀繼續下去;
能源密集型、化石燃料發展的持續推動導致高排放情景。
這些路徑的選擇將決定新加坡和東南亞的氣候未來,也將影響全球的氣候穩定。因此,各國今後如何行動將直接影響世界未來的氣候,而這種影響的程度將取決於它們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減少碳排放。

圖源:ST
儘管預測仍有改變的餘地,但各國必須緊急採取集體行動,履行其凈零排放承諾,以避免最壞的情況發生。
新加坡面臨的氣候危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它關乎新加坡的生存和發展,也關乎全球的和平與安全。新加坡氣候研究中心的 V3 報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科學和客觀的氣候預測,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未來可能遭遇的氣候影響,也更有信心和能力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新加坡已經在氣候行動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包括制定長期的海防和碳中和計劃,推動綠色和循環經濟,加強國際合作和領導力等。同時,新加坡也呼籲全球各國共同努力,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控制全球升溫在 1.5 攝氏度以內,保護地球的未來。
作為一個有意識的公民,我們也可以通過日常的行為和選擇,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例如節約能源和水資源,減少廢棄物和污染物,支持本地和綠色的產品和服務,參與和支持氣候相關的活動和倡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