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壟斷市場時,是否存在競爭者比市場占有率更重要。
來源 | 韓聯社、介面新聞、觀察者網 編輯 | 箋柒
據韓聯社消息,新加坡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CCCS)於公布批准現代重工業集團造船業務控股企業——韓國造船海洋公司和大宇造船海洋公司合併。並指出,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壟斷市場時,是否存在競爭者比市場占有率更重要。中國的造船企業是極具競爭力的強勁對手,兩家韓企合併後依然是能參加投標爭奪份額的有效競爭者,如此可打消兩家韓企合併引發的市場壟斷擔憂。
造船業界人士表示,委員會當天在官網上公布了分析批准韓國造船海洋和大宇造船海洋合併的報告書。外國反壟斷機構公布批准上述兩家韓國企業合併的理由尚屬首次,這能否影響還未出結果的歐盟、韓國、日本等國的反壟斷審查備受關注。
新加坡去年8月成為繼哈薩克之後第二個批准兩家韓企合併的國家,但因擔心技術資料外泄等原因,6個月後才公布理由。

新加坡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報告截圖
該機構分析了油輪、貨櫃輪船、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及液化石油氣運輸船等造船市場的情況,評估了兩家韓國造船企業合併是否會提高其他造船企業的市場准入門檻,及是否會對船運公司的購買力產生影響。
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統計了2014年到2018年各類商船的市場份額,估算了兩家韓企合併後最高可能占有多少市場份額。據估計,兩家韓企合併後在油輪和液化石油氣運輸船領域最高可能占有50%到60%的份額;在貨櫃輪船領域占40%到50%;在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領域優勢最大,占比最高可能達到60%到70%。
但該機構強調,造船市場具有特殊性,市場占有率並不完全體現其市場支配能力,各公司通過投標爭奪造船市場的份額,市場占有率可能會在招標之後發生一定的變化。
因此報告認為,只要仍有具備有效競爭能力的企業參加投標,就能解除韓國造船巨頭合併引發的市場壟斷擔憂。在壟斷風險最高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領域,中國船舶集團的滬東中華造船有限公司等一些中國造船企業依然具有競爭力,這些競爭對手的存在打消了壟斷形成的風險。
競爭與消費委員會稱,全球商船業務的競爭極為激烈,韓國的三星重工業在多個造船市場不落於同行下風,而中國、日本等國家也存在多家實力強大的企業,這都是極為有力的競爭對手。韓國造船海洋公司和大宇造船海洋公司合併後,依然要與這些強勁對手繼續競爭。
據韓聯社報道,哈薩克反壟斷部門已於2019年10月批准了這兩家韓企合併的交易,中國則於去年12月批准了這項交易。韓聯社稱,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合併案作出了「無條件批准」的決定,並在發給韓國造船海洋公司的通知書中表示,合併不會限制市場競爭。
目前,歐盟、韓國和日本的反壟斷機構還在審查兩家韓國造船公司的合併交易。有分析認為,接下來歐盟的態度將會直接影響日韓兩國的決定,而新加坡此次公布審批理由可能會對歐盟的態度產生有利影響。
有業內人士此前曾表示,歐盟擔憂兩家韓企合併後在當地市場占有率會超過20%,且格外關注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市場是否存在壟斷風險。
近年來,中國企業正不斷提升在造船市場的競爭能力。2020年4月22日,中國船舶集團與卡達石油公司正式簽訂總金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的液化天然氣船建造項目,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中華造船有限公司成功拿下中國迄今為止最大造船出口合同,開創了中國液化天然氣船建造項目的新紀元。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體現了中國造船業在國際高端海洋裝備市場的競爭力。滬東中華奪得該項目首批液化天然氣船建造合同,鞏固了其在全球液化天然氣船開發、設計和建造領域的領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