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輸在吃上?亞洲50佳餐廳大陸就一家,差點啥呢?
民以食為天,中國的飲食文化一直是國人的驕傲。9000年前就種稻米的國家,哪個吃米的人不受中國飲食文化影響呢?
2021年「亞洲50佳餐廳」評選出爐了,中國的餐廳上榜15家,但多集中在香港、台北。
新加坡8家、東京7家、首爾4家、曼谷6家……代表大陸的只有上海1家,和澳門處在一個水平線上。

4.7萬億養不出幾個好飯館?
中國大陸14億人口代表著14億位品鑑官,2019年中國餐飲業收入為4.7萬億,儘管2020年收入有所下降,但是發展勢頭依然強勁。
到頭來,4.7萬億換來的僅是1家衝出亞洲的餐廳,這種尷尬的感覺和中國男足一模一樣。
平復心態,反思問題:
論資排輩,中國飲食文化自成一體,外人的評價未免以偏概全;
論功底,中國名廚各個幾十年功底,時常出國虐菜各國。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掌握評選遊戲規則,則成為中國餐廳「失敗」的癥結所在。

吃飯不能光動嘴!
Odette,新加坡最出名的餐廳,常年排名亞洲最佳餐廳首位。
餐廳坐落在新加坡國立美術館中,裝修恬靜簡約,自帶一股仙氣。

主廚是法國Julien Royer,一個沒過40歲的法國人,如果比顛勺,一定不如中國的大廚腕力,但是他自身攜帶的那股獨特的法餐藝術氣質,也不是多少中國大廚能具備的。

福和慧,唯一入選亞洲50佳的上海餐廳,是一家素菜館。
主廚盧懌明TONY LU,從小聰穎過人,16歲就進入廚房,21歲成為廚房老大,但是後來沒有繼續研究傳統食譜,而是學習西餐,「放棄」中式煎炒烹炸,選擇西式化繁為「簡」,修煉素食,入口又別有洞天。

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挑逗著大夥的興趣,不獲獎都怪。這或許是很多同行意料不到的。

做好菜別講「傳承」
「手藝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這些年,中國的「傳承」論調也挺害人,很多中國精品菜肴因「傳承」的局限性被埋沒,無法得以發揚。也有些人因為太執著於「傳承」考慮創新,結果就像老北京的「豆汁」,味兒再正,別人不懂欣賞。
目前,北上廣深有很多高端餐廳,他們的裝修不比Odette差,有很多還超過福和慧,用餐價格出奇的高。
網絡視頻時代,經常有人探店高端餐廳,菜做得好是正常情況,菜做到引發食客極度不適的情況,也說明了中國餐廳在衝擊亞洲受阻的癥結了,「德」不配味。

改革開放到現在,國外人不能光點「左宗棠雞」,國內人也早已脫離「解饞」的境界,是時候亮出傢伙,給全世界再上一課了。
這些年,中國高端餐飲人才奇缺,大陸也很少有合適的高端國際廚藝培訓學校,收徒的名師更是鳳毛麟角。
以往很多有志者會去歐美學廚藝,現如今的疫情情況下,新加坡正成為中國廚藝走出海外的試煉場。
「花園城市」新加坡還是個「吃都」,這個地方聚集了中國菜、馬來菜、泰國菜、印尼菜、印度菜、西餐和日料。早在2010年時,新加坡的餐飲業收入就已經達到63億,從業人員達到91264人,平均每1000個人中有15個餐飲業者。
目前,新加坡正在向中國開放高端和低端技術人群,中國留學生也在大量湧入新加坡,或許這次機遇,也能促進中國餐飲業發展,別讓福和慧太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