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本地青年謊稱自己靠買賣加密貨幣賺錢,說服七個朋友為他投資33萬2000新元,該青年卻把收到的錢拿來購買網上遊戲的虛擬商品。青年朋友發現後將其控上法庭。今日庭上,青年面對三項詐騙控狀低頭認罪。

據悉,被告年僅20歲,將在下星期判刑。法官在量刑時,將把對他的四項相似控狀考慮在內。由於被告犯案時未滿18歲,因此受到兒童及青少年法令的保護,身份不得公開。
2017年,16歲的被告謊稱可以代朋友投資外匯和加密貨幣,並保證會給予他們固定回報。實際上,他把朋友投資的錢用來購買網上遊戲的虛擬商品,然後再轉賣賺錢。
被告的朋友在投資十多萬新元之後卻沒有收到回報,於是報警告發了他的罪行。法官已下令評估被告是否適合緩刑和接受改造。
為何青少年犯罪率明顯上升?
其實這已不是頭兩起青少年犯罪的新聞了,今年1月初令人愕然的華僑銀行(OCBC)詐騙案背後是年齡介於19歲至22歲的青少年團體犯罪;今年4月法律考試也是大四畢業生觸碰紅線舞弊;這不經引發社會的深思,為何現在青少年犯罪率明顯上升?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需求層次理論,他將人的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行為偏差的極端表現,青少年在自己思想不成熟的情況下,容易受到誘惑,無法堅定自我,尋求他人的尊重與認可。
猩猩姐認為,移動網際網路和信息內容的大爆發對零零後罪犯群體的產生和組織方式造成了巨大影響。在網際網路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許多信息沒有過濾和門檻,一些負面的人和事物出現在網絡上。
今年6月,新加坡政府已擬定網絡安全法,過濾掉那些不良和有害青少年健康的信息,建立起一個良好健康的網絡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