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昱嘉
獅城商人設立200多家空殼公司,到處請人當掛名董事,再以掛名董事的名義騙取稅務局超過千萬元的政府津貼。
被告林哲湖(38歲)行騙近一年半,最終難逃法網,前天被判罪名成立。

被告林哲湖欺騙國內稅務局約1179萬元,昨天被判罪名成立,案展1月26日下判。(檔案照片)
被告共面對442項控狀
林哲湖面對442項控狀,其中400項為欺騙罪名,指他單獨或共謀欺騙國內稅務局(IRAS)約1179萬元(新元,下同,約5570萬人民幣)的生產力與創新優惠津貼(PIC)。控方以20項欺騙罪名提控,餘項交由法官下判時一併考慮。
400項欺騙罪名中,被告單獨騙取的款項約500萬元,其餘的600多萬元是被告與兩名同謀王嬌(39歲)和李丹(38歲)共謀騙取的。
另外42條控狀包括擁有偽造文件、妨礙司法公正、以及觸犯貪污、販毒和嚴重罪案(沒收利益)法令等。
被告曾是當地知名藝人李騰的合伙人。被告在2019年就妨礙司法的控狀進行審訊時,李騰也被控方傳召供證。被告當時被判罪成,坐牢40個月。

被告曾是新加坡知名藝人李騰(圖)的合伙人。(檔案照)
完成服刑後,因他仍有大量控狀纏身,法官不批准他保釋在外,要求他留獄候審。
根據案情,被告在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間行騙,從2015年6月開始更與兩名同謀「合作」。他使用多名掛名董事的名義向當局共400次申請PIC津貼,其中232次獲得批准。
在PIC計劃下,聘請至少三名當地員工且在當地營業的公司,若購買科技和自動化器材,每年可向當局申請優惠津貼抵消部分花費。
被告先設立六家假裝售賣科技產品和軟體的空殼公司,隨後再設立200多家空殼公司,並謊報這些公司向六家科技公司購買軟體,還指示他人偽造收據,上報當局申請津貼。
被告以高達數千元的酬勞為誘餌,聘請多人當掛名董事,並讓他們交出Singpass資料,他隨後使用這些資料申請津貼,躲避當局的審核。
三人還請人幫忙招聘「董事」,多數人不知道資料將被非法使用,有人甚至因為Singpass資料外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列為空殼公司董事。

被告以高達數千元的酬勞為誘餌,聘請多人當掛名董事,並讓他們交出Singpass資料。(示意圖)
有時,被告乾脆跳過在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註冊董事的步驟,直接偽造ACRA BizFiles記錄,將某人列為空殼公司的董事。
每家空殼公司獲得的津貼介於1萬元至5萬9000元。呈報給當局的購貨單中,除了假稱購買科技軟體,還包括被告付費買的電子器材,包括10多台平板電腦、蘋果iPad、蘋果手機和幾台印表機。換言之,被告使用贓款抵消這些電子器材的花費。
2016年9月,其中一名掛名董事向當局提交數家公司的ACRA BizFiles文件,並聲稱他是這些公司的董事,以進行申請PIC津貼的程序。當局查ACRA記錄卻發現有出入,懷疑文件造假。
調查人員順藤摸瓜,發現這些公司都向六家科技公司購買科技軟體,再搜出與科技公司有生意來往的公司,從而找出被告設立的空殼公司。
被告的身份被層層隱瞞,200多家空殼公司的董事名單中,從不出現他的名字。不過,當局詢問數名掛名董事後,成功查出他就是罪魁禍首。
當局只取回45萬元
庭上揭露,流失的1100多萬元中,當局目前只拿回約45萬元。
被告前天身穿囚服出庭,看起來神色鎮定,主控官讀出案情時他也面無表情。
案展1月26日求情及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