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密克戎社區病例持續上升,新加坡傳染病科醫生受詢時指出,症狀輕微的病患只要服用常見的發燒和咳嗽藥物就可緩解病情。
新加坡衛生部早前表示,雖然需要輸氧和在加護病房治療的病患不多,但由於病床需求激增,醫護人員已承受巨大壓力。根據現有醫療程序,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的低風險人群可以安全地居家康復,不過仍有一些輕症確診者到醫院求醫,加劇醫療系統的壓力。
有氣喘胸痛暈眩等症狀才須去求醫
國立大學醫院傳染病科高級顧問醫生戴爾·弗斯爾(Dale Fisher)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對大多數病患來說,感染冠病同輕度感冒相似,只要通過休息、補充水分,以及服用撲熱息痛(paracetamol)便能康復。
「如果病情惡化或出現氣喘、胸痛、暈眩等症狀,才須去求醫並接受進一步檢測,尤其是年長、患有其他疾病或未接種者。」
傳染病專家梁浩楠醫生也提到,症狀輕微的病患可通過常見藥物緩解病情,例如普通傷風和咳嗽藥水、可殺菌的喉嚨噴霧劑或漱口水,或是加了蜂蜜的溫水。
藥妝店屈臣氏(Watsons)受詢時說:「比較過去兩周和之前的兩周,實體店和網店的非處方藥物銷量增加了大約30%,其中大多為發燒和止痛類藥物。這反映了全島病例上升的趨勢,以及公眾在出現發燒和喉嚨痛等常見症狀時自行服藥治療的需求。」
至於這一波疫情會在什麼時候達到頂峰,梁浩楠指出:「目前每天通報的確診人數約有2萬,我相信未通報的病例可能是這個數字的三四倍,因此每天可能有將近10萬起病例。在約四五成人口感染後,大概是這波從農曆新年開始飆升的疫情發展到40至50天後,病例數可能開始下降。」
弗斯爾則認為根據國外的趨勢,獅城病例已接近頂峰,但與其專注於確診人數,政府更應關注並防止重症患者在數周后增加,加劇醫院負擔。
近日香港三名幼童在10天內相繼因冠病逝世。詢及獅城是否會出現類似情況,梁浩楠指出,相較於德爾塔疫情,現在的確有更多兒童住院,但兒童因冠病死亡的風險低於千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