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狀食物影響食慾 長期或導致吞咽困難患者缺乏營養

吞咽困難的問題經常發生在失智症、中風和帕金森症的病患身上。為了安全考量,病患一般都得吃泥狀食品,但選擇比較少也可能影響病患食慾。要照顧好有吞咽困難的病患,除了靠家人和醫生,其實還包括不同職能專業人士的付出。
喝水吃飯對一般人來說是再簡單不過的事。然而吞咽其實是一個涉及多個肌肉和神經組織來完成的動作。中風導致母親吞咽困難。周錦輝於是便開始學做泥狀食品。
看護者周錦輝說:「這個是豬肉,我們要放一點調味料。這個食物是做給我媽媽吃的。她中風之後,她需要吃那些比較軟的食物,比較硬的食物她吞不下。」
有專家認為,泥狀食物的賣相欠佳是造成病患不願進食的原因之一。 已擔任八年營養師的何祐賢提醒,長期下來將增加病人缺乏營養的風險。
邱德拔醫院高級營養師何祐賢說:「家屬都是把食物全部都一起打爛。所以做出來的泥狀食物,通常都不會很吸引人。有吞咽困難的病人看到這種食物,當然也會吃少一點。如果他們無法吃完他們的食物,長期就會導致營養不良。」
研究顯示約有15%的年長者受吞咽問題困擾,尤其普遍發生在患有失智症、中風和帕金森症的年長者身上。有吞咽困難的病患只能吃細緻的軟膳食。如果食物的質地和稠度不對,也有可能危害到病人的性命。
他說:「一般人嗆到時都會咳嗽,可是這些有吞咽困難的病人,他們嗆到時可能沒有什麼症狀。食物就會跑進肺里,然後他們感染肺炎的風險當然就會比較高。」
因此有吞咽困難的病人就需要專業的語言治療師指導安全進食的觀念。